某家开发公司搞了一个商业项目,现在资金链出现问题了。
众所周知,商业项目的贷款不像是住宅项目,能在评估值的基础上做到50%的贷款金额就顶天了。
罗阳可以断定,这家公司的这个项目已经做过贷款了。
按照原先的计划,通过预售来回笼资金,继续项目建设的同时,慢慢偿还贷款。
但是现在项目肯定卖的不是很好,导致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银行贷款就别想了,因为不可能重复贷款。
那就只能从别处融资,走资金通道。
这个阶段,很多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手里拿着很多钱,这些钱的资金成本都在3%以下,甚至能低到百分之一点几。
但是没有好的项目投资,钱只能在手里空转。
胆子大一点的,就拿去理财,胆子小一点的,就做起了融资的生意。
丛珊珊嘴里的那家开发公司走的融资渠道可能就是这个生意。
打个比喻。
一个商业项目,市场评估总价值30个亿,原先已经从银行贷款15个亿,现在资金链又紧张了,就从国企那里融资,这个时候,评估就不再是30个亿,会压到25个亿,甚至更低的数字。
在此基础上,减掉15个亿贷款加利息,剩下部分就是开发公司可以融资的额度。
这笔钱由国企出资,信托担保,银行监管加上中间人的手续费,七七八八算下来,融资成本高达15~18个点。
多个环节围绕这块蛋糕吃到满嘴是油。
对于开发公司而言,什么利润也没有了,能少亏一点都算是大恭喜。
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走这条路。
罗阳敢打赌,这家开发公司即便最后谈下来,手里有了资金,把项目做完.应该正好遇到13年的楼市寒冰期。
然后赔个底裤朝天。
项目最后落到国企、银行、信托等参与方的手里,开始做资产处理。
罗阳想要捡便宜,就在那个时候。
算算时间,差不多正好是13年的中间段。
当然,前提是这个商业办公楼项目恰好适合他,过大拿不起,过小没意思。
所以他才会嘱咐丛珊珊去帮着打听公司名字,项目名称。
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让安颖去调查一下,合适的话,可以开始盯着了。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忍不住低头看了看忙碌的小蜜蜂。
随着一支烟抽完,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刚要有所动作,茶几上的手机响了起来,一眼瞄过去,居然是常胜打过来的。
这个老六,好巧不巧的“罗阳,伱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