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族兵熟悉战场环境,懂军事技术,能就地解决补给问题,基本可以避免征兵制的三个弊端。
“守好风凌城,不要给汉军可乘之机,陛下亲征曹真,陇西的魏军,势必不堪一击,我们只需要拖一些时间便是了。”
让曹丕很是恼火。
其中五千骑兵,更是隶属于洛阳禁军序列的,是精锐中的精锐。
既然不能安抚羌人,又为什么要内迁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汉政府想利用羌人的武力,让他们给帝国当兵,帮帝国守卫边境。
南匈奴内附,东汉用他们守卫边境;羌人内附,用来守卫边境,乌桓内附,也用来守卫边境。
司马懿并未慌乱,也不着急。
而对于这些‘雇佣兵’来说,只要钱帛赏赐给得够,他们便会为你全力杀敌。
第二个原因,是战术上难以适应。
可见在朝廷大臣的心目中,汉人士兵打仗是不行的,异族士兵才是可堪重用的。
城池城墙高约三丈,厚度在丈许之间,用大量的石头和砖头加固,还在风凌城城墙上设置鹰楼、瞭望塔、箭楼等高塔来提高守城兵卒的视野和攻击能力。
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战争的对象由各地诸侯变成了边境异族,征兵制就难以适应新的战争形态了。
柿子挑软的来捏,潼关与蒲板津,总是要拿下来一个,要么便是大量杀伤汉军,以作功绩。
而且,就算是你将风凌城打下来了,损失势必巨大。
虽然他没有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但有曹丕的喜爱,一路上还是走到了高位之上,甚至能够领军出征。
“三位,此番大战,仲达还是要靠你们的,我司马懿身无长处,只能在你们后面摇旗助威了。”
“哎~”
大量的骑兵。
风陵渡营寨,现在可以称之为风凌城了。
公元185年,边章、韩遂造反,朝廷紧急召开平叛会议。
东汉征发异族兵的记载,史书上共出现80多次,乌桓作乱,用鲜卑打;鲜卑作乱,用匈奴打;北匈奴作乱,用南匈奴、乌桓、鲜卑一起打。
曹丕之前不用,是深以为耻,但战局到了这种程度,魏国的精锐兵卒都被汉国嚯嚯得差不多了。
两汉政府使用外族武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西汉。
第一个原因,是征兵制难以适应战场环境。
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此番能否成事,也要靠他们三位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