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们的野心,或者说愿望,而现在,这块微处理器,就是张敬业的敲门砖!
“可是,经理,现在我们的良品率还很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甚至是不具备生产价值,也就只有12%。”
听着下属的话,张敬业则笑道:
“12%?已经不低了,当年我们的第一台光刻机成品率还不到10%呢!可那又怎么样?军队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他们不介意价格,而且,这只是现在,只是实验室的产品,很快,我们就会解决量产的问题……”
如果张敬业说的这番话,被泽列诺格勒的苏联集成电路专家听到的话,他们恐怕会崩溃的,因为直到现在,他们的成品率仍然没有超过10%,如果说这里的只是实验室的产品,那么,苏联那边,根本就是手搓的。
有些激动的搓了搓手,张敬业说道:
“好了,把处理器的数据给官邸发过去吧,我想,有了它,阁下肯定会过来的!”
确实,正像张敬业猜测的那样,在前往永宁的高铁上,李毅安翻看着手中的报告,更多的是惊讶,甚至还特意确定了一下,cad有没有在考察的行程上,在知道没有之后,李毅安立即吩咐道:
“把cad加到考察行程里吧!”
有这样的好东西,当然要过去看看了!
随后,又简单的吩咐了两句,李毅安又把目光投向了面前的报告,既便是身在外地,手头的工作也不能停下来,阅读情报简报,仍然是每天必备的工作。
在情报简报中,除了华盛顿以及伦敦的情报之外,莫斯科那边的情报,自然是少不了的。
不过,相比于前两者,莫斯科那边的情报少的可怜,这正是铁幕最大的优点,那道铁幕几乎遮挡了一切,实际上,在整个冷战期间,除了利用侦察卫星获得情报之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苏联的情报工作几乎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除了偶尔出现的几个叛徒向他们提供情报之外,在绝大多数时候,美国仅仅只能从公开的渠道,也就是通过获得当地的报纸,杂志然后从上面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事实上这些公开的情报,基本上都是莫斯科愿意公开的。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不愿意公开的话,基本上华盛顿那边就是两眼一抹黑。
就像钢铁去世后,华盛顿那边理所当然的认为马林科夫就是钢铁的继承者,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最后胜出的居然是玉米棒子。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华盛顿的情报工作有多么的废物不堪。
不过后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金钱或者其他原因选择背叛,他们的情报工作自然也就做的越来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