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一方面赫鲁晓夫坚决不退休,还不能送他去见导师和慈父,不仅仅是克格勃坚决拒绝,那怕勃列日涅夫也不敢……倒不是因为感情深,主要是担心打破潜规则,万一要是以后有人送他去见导师怎么办?按照之前的例子,中央委员会议的召开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召开会议的话,那么,赫鲁晓夫翻盘的可能性至少有一半。
勃列日涅夫来回渡步,他的内心深处是紧张的,他甚至看到自己到西伯利亚的一幕,虽然他喜欢打猎,但绝对不喜欢去西伯利亚享受那里的寒风。
一夜无眠,会议继续召开,勃列日涅夫再次发言,从情感和公众角度发言,表示这一次并不是因为私人恩怨才采取的行动。
“您,尼基塔,你是了解我对您的态度的。当年在您处境困难的时刻,我曾经诚实、勇敢和满怀信心地为您、为你坚持的路线而斗争。”
勃列日涅夫摆出了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
“今天我却不得不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我想按照信念的要求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您,尼基塔,不沾染上诸如独断专行、好发号施令、自欺欺人、坚信自己一贯正确等坏毛病。
……你反对个人崇拜,可事实上却造就了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你所下的错误,是众所周知的……”
这一次的对话仍然是艰难的,赫鲁晓夫在七年前曾经碰到过类似的场景,那时候整个中央主席团只有米高扬站在他这边。
做了这么多年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面对曾经低眉顺眼的部下们,仍然不屈服的说道。
“要按照规定让我心服口服。”
什么是规定,就是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了!面对这一要求,勃列日涅夫自然是不可能答应,会议再一次陷入了僵持。
再一次休会。
在会议休会期间,勃列日涅夫找到了米高扬,他们一起在黑海休假,上一次也是米高扬坚定的站在他的一边,也正因如此,米高扬一直被排斥在这个圈子之外。
可以说在这些人里,米高扬一直是站在赫鲁晓夫身边的。
勃列日涅夫和米高扬谈了很长时间,他们之间说了什么,无人知晓,但很快米高扬就走了出来,在出门的时候,他扭头看着勃列日涅夫,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你知道吗?在接到你的电话时,尼基塔对我说:“你知道吗?他们并没有什么迫切的农业问题。”他知道你们要干什么。”
“啊!”
勃列日涅夫愣住了,失声说道:“那他为什么?”
既然如此,那家伙为什么还会回来?“因为他不相信你们会这么干!”
一句话,险些让勃列日涅夫破防了,显然他没有想到赫鲁晓夫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就是他的天真了。
对此,勃列日涅夫沉默了一会,说道:
“就像我说的,我不是因为个人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