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就规定唱戏只能唱神仙、义夫节妇、孝子贤孙等剧情,所谓亵渎帝王圣贤的剧本全部被禁止。
这样一来《三国》、《水浒》这些一个也逃不掉。
到了永乐年间,禁令还加强了,“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
“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
所以像许多穿越中穿越到明代中早期还敢抄卖钱的基本上都是作者臆想,第一次大规模刊刻《三国》要等到嘉靖年间,而且还是司礼监经场率先公开刊刻之后民间才敢接着刻起来,而且还要写明是“司礼监经场本”来推却政治责任。
在这之前的将近两百年时间里《三国》《水浒》这些明代初年的基本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流传。
到了此时的万历后期,嘉靖朝的文学松绑后又发展了几十年,明代早期的禁令才已经基本上被废除。
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印书成本降低,普通百姓也买得起书,百姓看不懂夫子文章,但是对的需求正在急速扩大。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书坊主若要“售多而利速”,那么“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卖时文不如卖”的局面。
对于抄书,王文龙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他上辈子就是从一无所有混过来的,在他的理念里为了生存什么事情都能做,要没有这样的想法他上辈子只怕早就饿死了。
看着自己写在草稿纸上的书名,王文龙开始想自己要抄哪本书。
这几天的时间王文龙也到市面上看了一些这时流行的,对照自己记忆中的中国文学史,王文龙很快弄清了此时在文学史中的年代。
这年代的发展阶段还相当早期,内容非常粗糙。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按大概的区分可以分为文言和通俗两种。
两者的主要差别就是所用的语言。
文言用文言文写成,取法《酉阳杂俎》、《世说新语》等古人的笔记体文学,读者是稍有古文功底的士人阶级,比较高级。
而通俗则用此时的白话文写成,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格调低一些,但是贩夫走卒都能读懂,销量是文言的好几倍。
王文龙思索一阵,先把文言《聊斋志异》给划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