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托马斯拿着那张《西风颂》的稿纸回到旅馆,不少英国人都来传抄,托马斯晚上点灯熬油,反复读着这篇情绪激昂的长诗,心中无比激动,他下定决心要把王文龙介绍给更多英国人。
第二天他先托人到广东去寻访更多王文龙的作品,然后才坐船出海去了日本。
几个月后,他终于在长户见到自己的兄弟,威廉·托马斯此时已经开始为德川家康建造西式帆船,不被允许离开日本,但好在知道哥哥安全无忧,托马斯稍稍放心,回到澳门,他在澳门委托的中国人,已经替他收集到了不少王文龙的文字。
托马斯主要把自己的视线放在了王文龙的文艺作品上,对于《国富论》等专业书籍反倒比较轻视,稍加翻译的《儒林外史》却让托马斯看的十分新奇,他身上的钱财并不足以支付高昂的翻译费用,但还是带着王文龙的一套作品,以及那首他已经能背下来的《西风颂》踏上回程,想要在以后的生涯中陆续把王文龙的作品翻译出来,并且介绍给英国人。
……
万历三十年的十月份,内阁首辅沈一贯等人给万历上了一道折子:“天下巡御史巡行差务凡十有三处,今缺其九。”
十三省的巡按御史只有四个省人员充足,已经到了要累死人的地步。
大明朝的缺官终于到了内阁也不能坐视无睹的程度。
沈一贯让各部都统计出缺名额:
这一年北京南京共缺尚书三人、侍郎十人、给事中和御史九十四人,全国缺布政使、按察使、监察御史六十四人,知府二十五人,甚至连封疆大吏的巡抚都缺三人——放到后世就相当于全国有三个省连高官都没有,更别说下面的官了,很多省分已经干到快要乱套的程度。
如果内阁可以任免官员早就任了,但这种职权又是偏偏掌握在皇帝手里,万历皇帝再次没有答复。
王文龙身处福建也有深刻经历——去年刚刚上任的福建巡抚朱运昌已经快累死了。
他的前任金学曾是万历皇帝比较喜欢的官员,几次碰到事情,万历皇帝都帮忙解决,对于金学曾来说有什么大事情往上告还有上级兜底。
而朱运昌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万历皇帝对他不管不问,他遇到事情想要往上报,可现在福建的巡按御史还空着呢,连报告渠道都没有,碰到什么事情他就是头了,处理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