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可现在我们正需要寻找新航路。”王文龙说道:“之前我已和泰山大人说过,荷兰人下一步一定是控制航线,我们过去的航路肯定会被他们封堵,当时泰山大人也是认同的。”
“我自然晓得,是以这回我去西洋的船上专门找了老火者,他们都有传家的针路,无论是荷兰人还是红毛人都不知道的。”李旦全然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这年代的大明海图没有标注经纬度,所谓牵星术主要的用途也是用来观测方向,和指南针的效果差不多。
明人远洋航行所依靠的地图叫做“针路”或者“更经”“更录”,是一种用于跳岛航行的记载办法。
这种地图的原理非常简单,先通过海洋探索摸出航路,然后将这些航路的方向用时速度全部记载下来:比如针路记载从a岛到b岛需要用某速度向某方向航行一天时间,那么在海面上火者就会打上指南针或者用牵星术确定船只的方向,接着规范速度航行。
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情况当然会更复杂,因为船只往往面对风暴时需要抢浪头或者是用蛇行的方式借风,但只要火者经验够老,他们通过一系列计算指导着船只的航线,参考指南针,还是能基本将船只左摇右摆之后的前进方向稳定在一条线上。
这种航向修正自然是非常不精确的,航程越远误差越大,所以这年代的航海方式都是从一个岛向下一个岛前进,不断的寻找坐标点,小段小段的逐岛航行,因为所找的岛屿之间距离不算太长,即使稍有航向偏离,也可以很快修正回来。
看郑和下西洋时的记载就能直观地理解这种航海方式,火者在每段航行结束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原定目标的岛屿,“但见于前,或在左右,视为准则,转而向往”。
被确定为坐标点的岛屿既是上一小段航程的终止点,也是下一小段航程的起点,所以被称作“起止”,好的舟师能做到“在更数起止,计算无差”——大抵就是在出行之前说好某时某刻到达某岛,到了那时刻,船只真的在那座岛屿靠岸。
这其实就是标准的沿岸航行,这种导航方式显然只适用于走已经有人走过的航路,连改变航路都不行。
航线既然固定,对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来说想要封锁自然容易。
历史上荷兰人就通过封锁航道的方式将福建的海商限制的死死的,逼到郑芝龙为了航线控制权跟荷兰人打了一场料罗湾海战。
王文龙苦笑道:“西洋的海面就那么大点地方,泰山大人真以为那些舟师世家就能够找到荷兰人永远找不到的航线?”
李旦却非常肯定的说:“那是自然,咱们福建舟师在西洋走了几百年,你是没见过他们的本事,哪座岛上种着庄稼,哪座岛上养着猪羊,这些都是藏在他们夹袋里的消息,不花大价钱买不出来,连福建海主都不知道,那荷兰人和红毛人更不可能打听得到。”
这年代的舟师往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