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这是第一批粮食,主要是台湾产的大米,后续还有几批粮食会在年内送来。”
熊廷弼满脸欣喜:“大米好啊,我让辽东都司结官票给你,还请建阳不要嫌弃。”
王文龙送粮赈灾,熊廷弼也不能白拿粮食,但他也没啥东西能够补偿,最后只能拿出官票。
京城发的银票都和废纸没啥差别,这辽东都司的官票就更不顶事了,王文龙带都懒得带,他想了想,还不如把这钱换成生意,比如让补给边境的官粮船多从皮岛过。
一来能给他的皮岛投资收点成本回来,二来皮岛转运的损失远比从定辽右卫转运要少。
走定了右位转运的路路路线要经过许多城堡,无数辽东都司的官员在其中贪污,过一个堡垒物资就能损失一部分,一车粮食从辽阳开运,送到宽甸六堡能剩下半车就不错了,从皮岛运好歹能让宽甸六堡前线的补给情况好一些。
“物资走皮岛,这事得找辽东巡抚。”熊廷弼想了想道:“巡抚大人现就在宁远,我带建阳去见他。”
王文龙和熊廷弼当即动身,一个多时辰以后,王文龙便在城中见到了一位五十出头的大官。
熊廷弼立即介绍道:“建阳,这位便是辽东巡抚杨镐杨京甫。”
“杨抚台,”王文龙行礼道:“抚台大人好气度啊,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王文龙当然对杨镐久闻大名,钱是只要讲万历历史的,绝不会错过这位在朝鲜战场和萨尔湖之战中都犯下大错,两次丧失大军的统帅。此君可称常败将军了。
不过让他惊讶的是,杨镐的长相并不像他想象之中那样是一个瘦削的老文官,恰恰相反,杨镐今年才五十出头,身高可能接近两米,站起来如同一座山,而且肩膀极宽阔,看着简直如同一个武将。
杨镐由于在历史上出的丑太大,所以在明清两朝的史书记载之中,普遍没有什么正面描写,反倒是朝鲜人对杨镐的印象不错。
在朝鲜人留下的文集中,杨镐倒也是文官之中的一员猛人,在朝鲜战争中经常“单车疾驱,冒入危城”或者“躬擐甲咒,上阵督战”。
而且这些笔记多半是和杨镐共事过的朝鲜地方官留下的。
从这就可以看出,杨镐相当有人格魅力,而且胆子也大,关键时候敢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