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917章 被置之不理的《晦翁学案》

第917章 被置之不理的《晦翁学案》

    王文龙被禁足在家后,孙隆经常派人去探望。



在苏州当税监时,孙隆对于王文龙极不感冒,但将近十年以后,他对王文龙的态度却大大改观。



原因很简单,时移世易。



当年的两人矛盾源自孙隆想要在四镇收税,王文龙带领百姓抗争。



孙隆自然要和王文龙争到最后一秒。



但跳出税监的身份,孙隆也不得不承认,王文龙确实是个有骨气的文人。



人都是做出来的。



在官场待的越久,对于这种有底线的人就越是敬佩。



这天,孙隆正在批折子,联络王文龙情况的太监突然屋说:



“公公,王文龙的文章写好了,请咱们递到万岁爷那儿去。”



孙隆好奇道:



“这才半个月时间,这么快别是拿事情糊弄吧”



接过文稿一看,就见上面赫然四个大字《晦翁学案》。



孙隆也是上过内书房的,见到标题先自一愣。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字号里头都有个晦字。因为他的地位太高,后世文人往往不直接称其字号,便叫他做“晦翁”。



“学案”则是一种记载学派内容、师徒传授、学说发展的书体。



王文龙前世历史上,这种书体的最高成就自然是明末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



在黄宗羲之前,写学案写出名堂的人真不多。但各派儒生都对这种研究极为尊敬。



因为只要想想,虽然研究的过程就知道做这种研究必须要看大量的古书,收集大量资料,将古人的思想全部练上一遍,才能够做总结。



没错,王文龙这本《晦翁学案》就是从《宋元学案》里头抄的。



但孙隆不知道呀。



他把书稿放在一边,先把今天的褶子批了,做好批红之后,这才点一杯清茶,开始仔细看书。



孙隆也是喜欢读书的,要不然不会被派到苏四镇去收税,没点文化水平,可镇不住江南的读书人。



翻开《晦翁学案》孙隆很快看了进去。



别说,这还真是部功底扎实的大部头。



书中先系统化整理了朱熹的思想变化过程。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说她虚荣要退婚,真退了他又哭了我是刻纹师,随身带把刀很合理吧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玄学美人通阴阳,疯批权臣撑腰宠九十年代拆迁户至尊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