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明代的史学研究,也就是近几十年才开始兴盛。
历史研究的焦点还在做着道德评判:哪个文臣武将是否贤良哪个丞相是否有公心
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则是一本就制度说制度的历史。
钱穆几乎抛弃了对于个体的文臣武将评判。
而是梳理出中国各朝各代的制度变迁,指明其暗藏的脉络。
历朝历代的统治集团都不蠢,哪怕认为孱弱的南宋,被认为是倒行逆施的元朝,他们推行天下的统治制度,仔细研究都是依照着某项规律而在进行。
指出这些规律。
史学研究就能从研究人、研究事,进入到研究社会制度研究社科人文更本质的问题。
这样的思想是绝对碾压性的。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万历下令让王文龙写作,这书王文龙都不敢写出来。
也不知道这书能不能刻出来,说不定万历懒得去看,王文龙就能暗度陈仓。
即使一时被禁,万历皇帝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顶多十多年后天启年间再把此书拿出来刊刻就是。
越到明末,大明对书籍的管理就越是无能为力。
嘉靖朝书籍审核还严格,万历朝几乎全部放开,到了天启可以直斥朝廷,崇祯年间更是无书不骂,无书不谣,无书不艳。
因为看水浒造反的人太多,崇祯费尽巴力想把《水浒传》给禁了,然而朝廷的管理能力大大下降,所谓禁书效果约等于无。
至于这书的名字,王文龙也不打算改。
“中国”之说早就有了。
原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名字简明扼要,并不会犯什么忌讳。
万历三十九年的春天悄然过去。
王文龙的家人坐海船北上。
《晦翁学案》也被孙隆刻了出来。
直接在京城引起哄动。
无数史学家经学家欢欣鼓舞。
他们觉得王文龙总算开始研究经史了。
以前王文龙所写的那些书籍只能算作杂书,课堂上都不好讲。
少数几本如《尚书古文疏证》,也是好发大言,并非被天下承认的正经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