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临安不夜侯 > 第574章 总攻

第574章 总攻

    孔丘与十哲的塑像被抬到了丽正门前,孔老大在前,十哲在后,一字排开。



再其后,则是数千名目前虽然还不是官,但已经拿着朝廷俸禄,成为预备役的学生们伏阙上书。



在这数千名学生后面,则是数万名为之欢呼呐喊、进行声援的临安百姓。



朝堂之上,闻讯后顿时大乱。



今日,是皇帝临朝的日子。



大宋的皇帝上朝不像明清时候那么频繁,赵瑗登基后比赵构勤快些,但一个月也不过临朝六七次。



每个月的一号,一般是上朝的固定日期,但是昨儿个赵官家“身体有恙”,所以朝会被推迟了一天,恰恰就应在了众学子上书的这一天。



赵瑗叫太监匆忙出了丽正门,向众学子询问来由,然后把他们的上书接了,又返回金殿。



众学子的上书内容一公布,朝堂上顿时就炸了。



沈该怒道:“学生们不在学校专心学业,竟敢忘议国政!”



杨存中道:“首相何必动怒,朝廷设立太学之目的,就是要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治术人才和贤人君子。



因此,自太学开设之日起,太学生便注定了是未来为国治政的人才。



他们关心时政,学有所用,上书言事,有何不可呢?”



张浚道:“我大宋台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太学生不属于官,也属于民吧?上书言事,理所应当。”



杨存中是個专职的武将,站出来呛沈该毫无问题,而张浚是进士出身。



不过,他很早就专门任职于武事,几十年下来,已经成了事实上的武将。



出身也大不过掌握着兵权这一事实,因此他也是完全站在武将这一边的。



不过,朝廷高级职事多为文人,文人虽然并不全都赞同对文人犯法宽容以待,但这种立场的毕竟占了多数。



因此二人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众多官员的指责。



丽正门外,正有无数人伏阙上书,朝堂上却已经吵成了一锅粥。



杨沅早就知道阻力会很大,阻力主要来自于上层。



这也是他第一次采取迂回之策,先从下边发动的主要原因。



不过,他知道坐在最高位置上的那一位,也是倾向于这次民意所属的,这就是他的底气所在。



朝堂之上的激辩随着双方下场的人越来越多,形势也愈发地混乱。



原来朝堂上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主要是保守派和激进派,可是现在,它们再度分裂了。



因为保守主和派中也不都是文官,而激进主战派中也不都是武将。



现在太学生们上书要求取消“不杀士大夫”的弊政,这两大阵营中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于是自然就产生了分裂。



更加微妙的是,今日这个议题的起因是大理寺和刑部与都察院撕逼,就张宓该不该死的问题争夺话语权。



但是当一个更高层次的论题摆在面前时,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内部也产生了分裂。



一部分司法官认为不能废除对士大夫的优容,另外一些司法官则认为应该废除。



这其中,一部分人纯粹是出于公心,但也有一部分人,是认为废除这一条款,会提高三法司的地位和权力。



所以,不要简单地把它看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同一阵营里的人诉求也不一样,会随时产生再分化。



“萧御史!”<>>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四合院里的悠哉日子剧情结束了聊天群才来梦想启航快穿:大佬又穿成恶毒女配啦!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妙手大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