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李航的作战风格跟哈尔西还是有些不同,只是这些记者可没有空去分析两人的作战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可以讲讲你在瓜岛一些经历吗?尤其是之前你亲自驾驶飞机迎战日军飞机的一些经历。”
“当然,只是你想听那些方面的内容。”
“可以先说说当时的局面吗?为什么你作为指挥官要亲自驾驶战斗机升空迎敌。”
“当时的局面。。。”
当着别人的面吹嘘自己,要是放以前,李航肯定有些不好意思。
可现在他却是说的那叫一个有声有色,就像是润色过的文章一样。
其实吹嘘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真的。
只是为了迎合这次采访的目的,有些地方略微加工了一下。
谁让眼前的记者可以让自己全球出名呢。
对于这次《时代》来的人,李航其实也好奇自己是成为风云人物,还是只上封面。
在如今这个年代,能登上《时代》的封面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
起码满足了李航的虚荣心。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
只是很多人平时并没有表现出来。
哪怕是李航,也免不了俗。
只是《时代》的政治性,风云人物和封面人物其实都代表着此时美国官方的一些倾向。
就像38年是小胡子,是因为慕尼黑协定。
39年是斯大林,可能是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0年邱胖子,应该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
这其实都是跟这几年的国际局势有关。
不排除老美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国内对于欧战的舆论。
毕竟老美的孤立主义很严重。
可要是真的奉行孤立主义,那战后的世界格局可就跟美国没啥关系了。
以前那是没实力,如今有实力,若是还不参与进去,之前的投入不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日军偷袭珍珠港其实是美国自导自演的,就是为了找一个说服国内保守主义的参战理由。
有什么比国土遭到进攻更有说服力?
至于是不是真的自导自演,李航反正不知道。
留在瓜岛采访的记者不少,并不只有《时代》的记者。
可这些人最喜欢采访的却是李航,其次就是瓜岛航空队的飞行员们,最后才是陆战一师。
这也是为什么范德格里夫特那么羡慕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