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定的产品或业务线,将相关部门的核心人员聚集在一起。这样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能够实时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避免信息传递的延误和误解。”
生产部门的赵主任接着说:“陈博士的提议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人员调配和时间协调的困难。比如,生产线上的员工有固定的工作任务和排班,如果频繁抽调去参加项目小组,可能会影响正常生产进度。我建议在人员安排上,要充分考虑生产的稳定性,提前做好规划和备份。”
销售部门的李主管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周总,从销售的角度来看,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对于我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至关重要。我们经常会遇到客户提出一些特殊的产品要求或者紧急订单,如果各部门之间不能高效协作,很容易错失商机。我认为除了项目小组,还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将客户需求、产品库存、生产进度等关键信息实时更新,让大家都能一目了然。”
周胜认真倾听着大家的意见,不时点头表示认可。他说:“大家提出的观点都很有价值。刘岚,你负责牵头组织一个专项小组,结合各位的建议,制定一份详细的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方案。在制定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刘岚回应道:“好的,周胜。我会尽快组织人员开展工作,争取早日拿出方案。”
在刘岚带领的专项小组紧锣密鼓地制定方案期间,周胜并没有闲着。他开始关注国际市场上一些新兴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思考如何将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进行融合创新。
周胜与一位在国际商业创新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张先生进行了交流。
周胜问道:“张先生,您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了众多企业的创新案例,您认为我们这种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可以从哪些新兴商业模式中汲取灵感,实现转型升级呢?”
张先生微笑着回答:“周总,如今共享经济、订阅制服务等商业模式在很多行业都取得了成功。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可以考虑引入产品即服务的理念。比如,不再单纯地销售钢材产品,而是提供基于钢材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包括产品的设计、安装、维护以及后续的升级改造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能与客户建立更长期、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周胜眼睛一亮:“张先生,您的这个思路很新颖。但这对我们企业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了,我们需要具备更全面的设计、工程和售后服务能力。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逐步构建这些能力呢?”
张先生思索片刻后说:“首先,你们可以在内部培养一批跨学科的专业人才,涵盖机械设计、材料工程、自动化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领域。同时,可以考虑与一些专业的设计公司、工程服务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外部力量快速提升你们的综合服务能力。另外,在技术应用方面,可以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产品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为客户提供精准的维护和升级建议。”
周胜感激地说:“张先生,您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我回去后会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转型计划。”
回到企业后,周胜立即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召开会议,分享了与张先生交流的成果,并提出了引入产品即服务商业模式的构想。
会上,有人提出了担忧:“周总,这种转型风险较大,我们之前没有太多相关经验,而且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