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你看得明白,亏得我特意从锦州回来找你商议,要不然差一点误了大事。”
“哈哈哈!”吴襄得意大笑:“这只是我的一点愚见罢了,这些年沉沉浮浮亏吃多了,有些事自然也就瞧得明白了。天下事不都是如此,说白了只是利益二字罢了。常言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我一体,自要同进共退,如此才能富贵长久啊!”
“好!那就这么办?”
“就这么办!”
“哈哈!哈哈哈!”
吴襄和祖大寿两人最终打定了主意,决定按兵不动,既不主动去打代善,也不增援京畿,同时给京师那边发去急件,告知皇太极在辽东有异动的消息,至于接下来朝堂如何应对就不管他们的事了,反正驻守辽东是他们的责任,一旦调兵导致辽东丢失,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决定作出后,关宁军上下还摆出了一副增援锦州的姿态,似乎要和代善开战的架势。这时候,吴襄的儿子吴三桂提出了异议,年轻气盛的吴三桂认为不管如何京师还是要救的,就算不动用关宁军主力,至少也要派一支偏师去,要不然没办法和朝廷交代。
对自己这个儿子,吴襄寄予厚望,更早就作为吴家下一任家主来培养了。吴三桂也没辜负父亲和舅舅祖大寿的期望,他少年就随父征战,虽然年轻却已是一员极其合格而优秀的将领了,甚至还有过以率二十骑冲阵,在近万八旗包围中救出父亲吴襄的壮举。
那时候的吴三桂仅仅只有十八岁而已,此举令吴三桂在军中名声大噪,更被誉为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称号。
现在的吴三桂不到三十,已是关宁军前锋营副总兵之职,所有人都清楚吴三桂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是吴家的千里驹,用不了多久就会接替吴襄掌控关宁铁骑,成为辽东的主要将领。
眼下吴三桂还不是后世的吴三桂,年轻气盛的他依旧有着家国情怀,一腔热血,忠于大明忠于朝廷。在吴三桂看来,自己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的决定很是不妥,作为大明边军中最能打的关宁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只能想着自保呢?就算不全力增援,至少也得派一部分兵力守护京师吧?为此,吴三桂和吴襄发生了猛烈争执,任凭吴襄如何解释,吴三桂一意要出兵救援。面对这样的情况吴襄也是无可奈何,在祖大寿的劝说下,吴襄考虑到关宁军一点兵都不出也是不妥,既然吴三桂如此执意,不如让他带一支部队去做做样子,最终吴襄给了吴三桂一千关宁铁骑,让他去蓟州驻防,给朝廷一个交代。
不过出征之前,吴襄拉着吴三桂的手千叮嘱万嘱咐,告诉吴三桂千万不要莽撞,更不要在战场上热血昏了头脑。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直接撤退,无论是撤回山海关或者去其他地方都行,反正吴三桂带着的都是骑兵,骑兵转战极其方便,机动能力又强,只要不被八旗兵包围,以吴三桂领兵的能力跑是绝对跑得掉的。
当着吴襄的面,吴三桂自然是一口答应,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