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冶铁和炼煤的工场矿场都已经有十多座,直接在这些工厂从事工作的人,都已经有四五百人。
这些人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完全受雇于黄巾在手工工场里面进行集中化的工业生产,可以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人了。
如今不论是黄巾所需的武器装备,还是百姓需要的金属农具和生活所用,都源自于这些煤铁工场的高效生产。
而一年时间过去之后,许辰当初对第一批匠人的教育,现在已经开始显现效果。
“教主,咱们工场如今一个炉子日产约有两百斤,渔阳各地工场加起来,已经开了六个炉子,咱们计划是在年底之前,再开四座新炉,到时候每天产铁加起来便有两千斤,想来足够满足咱渔阳右北平军民所用。”
闷热的工场之中,许辰身边跟着好大一票人,这些人正是他这一年以来教导出来的工事院匠人们。
没有战事的时日,建设发展的头等大事无外乎工农生产,农业垦荒如火如荼,工业这边许辰却也不会放松,自是要去之下各个工场中视察生产情况。
视察同样也是在检验工事院的工作成果,这些核心匠人这时候免不了就要跟在许辰身边。
正在讲解的人,是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其名马铁,本是渔阳一个普通的铁匠而已,被召去工事院之后,最后凭借着合格的成绩以及数项技术突破,成功从一众匠人里脱颖而出。
工事院如今第一批晋升品级的匠人寥寥无几,这马铁正是其中之一,如今冶铁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他很大的功劳。
许辰往前看去,工人们各自忙着手头的事情,有人在炉子旁边推拉风箱,有人在往炉子里添加矿石和石垩,炉子下面的孔洞则是源源不断流出铁水,最终慢慢填满下面一个个熟铁条组成小渠里。
每当填满一个,旁边的匠人就会立即换上另外的熟铁条来承接铁水,如此往复不息时时刻刻都在产出,如此一个炉子,一日便可产铁约两百斤。
而产出的铁,最后又会被铁匠根据铁件需求,或是在旁边的水力锻床下,或是自己在工件台加热进行敲打,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淬火工艺,形成一个个不同形制的铁质件,或者说是钢制件。
看到眼前这样的生产场景,许辰心里十分踏实。
他知道这些流出的铁水最后意味着的是士兵的盔甲武器,也是百姓们的农具和铁犁,日常用的陶罐陶炉也能变成铁锅铁炉。
这么一个炉子日产近两百斤,跟后世来比自然是不值一提,但在东汉三国时代,已经是十分逆天的效率了。
汉朝冶铁技术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但眼前这个看似并不怎么先进的冶铁工厂,实际上就已经有许多远超时代的工艺所在。
比如活塞式的风箱,实则是明朝才有出现的技术,又比如土法获取的焦炭燃料,也是宋明才出现的。
更不要说把生铁水浇在熟铁中的灌钢法,要比汉朝一锤锤子敲出来的百炼钢效率不知道高去哪里了,如今这冶铁工坊的生产效率和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