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帝略一思索,便点了点头,张口点了三人。这三人里,有两个是王丞相之前举荐的,还有一个是安国公举荐的。正好每一郡都有正副两位钦差。
此时,姜颐主动站了出来,拱手恳求:“皇上,臣也想出京城办差。”
虽然太和帝没有明说,不过,谁都清楚天子口中的三位中书舍人,并未包括姜颐。
一来姜颐才十三岁,太过年少。二来,姜颐到底是藩王世子,身份略有些尴尬。反倒不及郑宸等人用着顺手。
太和帝温声安抚道:“做钦差是苦差事,三个受了蝗灾的地方都远得很。一来一回就得三四个月。你太过年少,哪里吃得了这个苦,就留在宫中。朕每日离不得你。”
姜颐一脸不情不愿地应了。
郑宸王瑾李博元三位新上任的中书舍人,却是满脸激动欣喜,一同上前拱手谢恩。
太和帝做成这桩事,心情也十分愉悦,正色嘱咐道:“你们三人,代朕去赈济抚民。万万不可懈怠疏忽,务必要将这桩差事办妥。”
三人拱手应是。
……
姜韶华目光一掠,扫过三张意气风发的少年俊脸,还有一旁略显落寞不甘的姜颐,脑海中闪过前世天子意外身亡的惨状,心中喟然长叹。
生为姜氏血脉,对皇位的野心几乎与生俱来。纠缠不清的恩怨,要从二十多年说起。
当年,年少体弱的太康帝还没被立为太子,聪慧过人的高凉王更得天子宠爱欢心。天子屡次在人前夸赞高凉王,流露出欲立高凉王为太子的意思。如果照着这样下去,最后太子之位到底会落入谁手,谁也说不清。
没曾想,高凉王忽然发了一场高烧,烧坏了脑子。命是救回来了,之后却成了个傻子,说话都不太利索。
太康帝没了对手,很快被立为太子,登基坐了龙椅。虽然是个短命鬼,短短几年就驾崩离世。皇位却稳稳地传给了太子姜颂。
没人在乎高凉王一脉是不是心中怨怼不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