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说一句,这些御史便记录一句。
像是一个犯人,被他们审问着,一个时辰之后,李义府这才从房间内走出来,他黑着一张脸,气愤地踢开一块石头。
这种压抑感令他感觉很不舒服。
现在李义府有点想念在长安城出手帮忙的那位。
“怎么了?不舒服?”
闻言,李义府看向迎面走来的段瓒,忙行礼道:“见过段御史。”
“这河西四郡的事说简单也简单,其实你安排得很不错,尤其是让这些吐谷浑人劳有所得之后,称颂天可汗。”
李义府低着头道:“那都是太子殿下的安排。”
段瓒也不过三十岁出头,他拍了拍李义府的后背,笑道:“你不要有怨气,你可知太子殿下现在如何了?”
“太子如何?”李义府下意识一问。
“来时路上,听说太子开辟崇文馆,建设关中,掌关中农事,太子门下有许敬宗,上官仪,狄知逊,颜勤礼。”
“裴行俭呢?”
听到他问话,段瓒笑着道;“听说是渭南县的县尉。”
李义府脸色稍稍放松了一些,“原来他还是县尉。”
“不过,他应该很快就要升任县丞了。”
李义府的脸色又多了几分凝重,眼巴巴望着长安方向。
“在河西走廊一年了,老夫想知道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回段御史,其实来这里的第二天下官就想回去了,有过无数次这个念头,这里度过了一天便咬牙又坚持了几天。”
段瓒笑道:“如此坚持,就坚持了一年?”
“正是。”
段瓒又拍了拍他的后背,笑了笑走上了一旁的城楼。
李义府站在原地,将复杂的情绪转化成监督吐谷浑人干活的动力,快步走向正在修建的武威郡。
这是今年要修建完工的第二个城关。
城楼内,李大亮正在看着军报,见到人来了,目光往外面瞧了一眼,而后又继续看着军报,低声道:“你觉得这个李义府为人如何?”
段瓒笑道:“他呀,多半是想着在这里的五年苦熬结束,而后回到长安得到封赏与升迁。”
李大亮颔首,没有反对。
“可是像李义府这样的人不见得会得到重用。”
“是陛下看不上他?”
“非也。”段瓒接着道:“是因这种人在太子殿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