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仍旧流传着他们的名号。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说从隋文帝之后,世家便再也翻不起风浪,但终归是名声仍在。
近千年的文化传承,让他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多年来形成的思想钢印,是很难抹除的,尤其是在不懂中原的蛮夷眼中,完全是世家支持谁,谁就是中原皇帝。
实际上这话就是扯淡,世家?他有几个师?
本着思想钢印刻印出的理念,拔灼不敢怠慢,走到了帐外,礼节十足。
“在下崔挺之,见过可汗。”崔挺之礼节十足地叉手道。
由于在贞观十二年时,李世民册封夷男的儿子拔灼和曳莽为夷男属下的可汗,故而崔挺之称呼他为可汗也没问题。
当然了,这件事是夷男自己同意的,在他看来,这是李世民对他,以及他两个儿子的爱护。
然而老李册封拔灼和曳莽为可汗,表面上是对他们的尊崇,可实际上却在扩大他们之间的分歧,助长着他们的野心,滋生彼此之间的不顺眼。
效果自然是好的,夷男这两个儿子是相看两相厌,最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小王见过崔先生。”拔灼的礼节更是到位,他是认识崔挺之的,毕竟此人当年也随使团出使过薛延陀。
他虽然自持身份,但也是对待薛延陀内部之人。
而面对中原王朝的世家大族,他的礼节总归是要全一全的。
一番叙礼过后,拔灼立刻将崔挺之叔侄二人请入帐中。
“不知崔先生此来,所为何事?”拔灼有些期待地看向崔挺之。
实际上在他心中,想的却是这崔家是否代表着五姓七望,想要支持他做这个薛延陀的大可汗,或者是来和他做生意的。
崔挺之没说话,而是看了一眼拔灼身旁伺候的人。
鉴于崔挺之和崔鉴是两个文人,并且五姓七望和他薛延陀也没什么矛盾,所以拔灼也没犹豫,便示意身边之人退下。
“先生,现在可以说了吧?”拔灼急不可耐地问道。
见人都走了出去,崔挺之拈着胡须道:“在下此来,是要提醒可汗已是大祸临头了!”
多么不俗的开场白啊,一下就牵扯住了拔灼的心神。
拔灼虽然脾气不好,但对于有文化的士族,还是十分愿意尊敬的。
“祸从何来?还望先生指点迷津!”拔灼也没生气,而是诚心诚意地问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