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是一号失去了一百万的社会资源,获得了一百二十万的钱,但因失去了[价值]一百万的[文物],所以一号获得的这一百二十万会通过其他形式渐渐损失价值一百二十万的资源。”)
(“与一号相对的,二号失去了120万的钱,但获得了价值120万的社会资源,而又因二号获得了[120]万的价值上限,所以二号会渐渐获得价值240万的社会资源。”)
(“因为有多少[价值],才能拥有多少社会资源,而[文物]就是[价值]的容器。”)
(“回到问题,我们得出了结论,交出文物的一方会亏,获取文物的一方才会赚,和之前一样不是吗?”)
(“你或许会认为我只是简单的将最开始的话复述了一遍。”)
(“但......若是将这一过程再来一次呢?”)
(“再一次假设,获取水杯的二号将水杯以120万的价格拍卖,而三号以150万的价格拍下。”)
(“那么这次,又是谁赚了呢?”)
(“答案是所有人都赚了。”)
(“二号失去了价值120万的水杯,但三号却获得了价值150万的水杯。”)
(“发现问题了吗?虽然卖出文物的一方一直在亏,拍到文物的一方一直在赚,但只要拍卖一直会进行下去,卖方终究会变成买方,买方也会转变成卖方。”)
(“而在这一来一回的买卖中,唯一真正在变化的就是水杯本身的[价值]。”)
(“它从最开始在一号手中的100万价值,最终到了三号手中变成了150万的价值。”)
(“还记得拍卖会的规则2吗?”)
2、[当一件文物被成功拍卖时,它的价值会被重新赋予。]
(“我认为,我有理由相信,拍卖会规则2中提到的价值正是在文物中代表着社会资源的[价值]。”)
(“在拍卖会上倘若只靠个人,那么他永远都不会赚钱,即便他发现了规则,永不拍出文物只是在恰当的时机慢慢收敛文物,也会被其他人所排挤,落井下石。”)
(“但倘若有人能组织起这一切,拍卖会上的所有人上下团结一心,通过有秩序的不断拍卖将一件文物身上所蕴含的价值越抬越高,拍卖之后赚钱买家对亏钱的卖家进行一定援助。”)
(“只要蕴含着[价值]的文物不会流落民间,始终在老板手里兜兜转转,那么这帮人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在社会中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