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所结冰面厚度,是否能承载大军过河,亦是一个未知数。
“法侍中所言极是,黄河是否会年年结冰,确实无法确定。”
“故昭的这道方略,并非立刻就能实施,何时可用,还要看天时而定。”
郝昭给出了解释。
说白了,就一个字——等。
等到什么时候碰上一个寒冬,气温大降,黄河冰封,什么时候再实施此方略。
如此一来,这踏冰过河的方略,便是打了不少折扣,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陛下,这郝昭的计策确实是一道奇谋妙策,只是却太看重天时。”
“倘使黄河年年不结冰,那我们难道就年年都不伐秦,就这么一直等下去?”
“故臣以为,此策虽奇,却并非是万全之策,恐怕我们还得另寻良策才是。”
关羽亦捋着美髯表态,不主张把伐秦的成功与否,全都寄托于天时之上。
众人亦纷纷赞同,皆是主张要做两手准备,得有备用方略才行。
“丞相,这郝伯道之策,你怎么看?”
老刘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萧方身上。
伐秦灭曹的大计,怎么可能不问萧方的意见呢。
“郝伯道的方略确实存有缺陷,孝直云长他们的顾虑,也皆有道理。”
话锋一转,萧方却又道:“不过今年夏天分外炎热,远胜于往年,以臣的经验,夏天若是极热的话,冬季往往会比往常更冷。”
“臣推测,也许不用多等,今岁入冬,便极有可能等到一个黄河冰封的寒冬。”
此言一出,大殿中一片惊哗。
就连刘备也是大吃一惊,眼中涌起难以置信之色。
萧方的神机妙算他见得多了,自然是深信不疑,但这推算天时变化的能力,却还是头一遭见识。
连风雨寒暖这等天象变化,都能够预测出来,这妥妥的就是神仙啊!“景略,你当…当真能算出,今冬乃是寒冬,黄河竟能冰封?”
刘备的言语中透着几分猜疑,他已经很久没有对萧方的判断有质疑了。
“陛下说笑了,臣要真能算出天时变化,岂非成了神仙?”
“臣可没那个能力。”
萧方自嘲一笑,解释道:“臣的判断,只是根据往常经验,并非是什么掐指一算,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