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可汗的事情发生,李瑄也不可能平步青云。
李瑄准备试试,看能否将王忠嗣的命保下来。
历史上天宝八载王忠嗣郁郁而终。
不管这一世王忠嗣能否熬过来,李瑄要还这份恩情。
现在李林甫权势远远不如历史上的天宝五载。
那个时候,李隆基将政事托付给李林甫,自己居高无为。使李林甫随意诛杀大臣。
他在思考从哪个地方为切入点,能劝说李隆基。
还有李亨,他应该不会有事情。
因为王忠嗣一被除去,太子就不再拥有外援,基本上等于囚在深宫中的金丝雀,对李隆基的皇位没有威胁。
就算李亨曾经和兵部尚书皇甫惟明关系很好,但发生这些事情,皇甫惟明必不会再与李亨亲近。
……
“大将军,圣人已经出长安明德门,一刻钟后,您可以出发。马匹控制慢步而行立刻。”
李瑄沐浴更衣后,一名使者来到驿站告知李瑄。
按照礼仪,这种情况下需要李隆基带领文武百官就位,李瑄才能前去。
礼官会安排得明明白白,连马匹该什么速度都会说清楚。
一刻钟后,李瑄启程。
他带着亲卫,战马慢步,很快就到达距离明德门外十里的地方。
那里有李瑄熟悉的天子仪仗。
还有数以千计的羽林军、龙武军分列两侧,各色明光甲鲜艳。
宦官、宫女、乐队都有着不同的分工。
李隆基身旁是左右宰相,稍后方是六部尚书,诸寺长吏。
再后就是一些四、五品官。
虽然天子迎接功臣,是在礼制上。但李隆基从未亲自迎接过立功的将领。
最多就是派遣仪仗!
文武百官心中复杂,李瑄不得了啊!
只有李林甫明白李隆基为何这么宠信李瑄。
因为李瑄这小贼比他还能应逢圣人。
因为李瑄总能顺着圣人心意。
因为李瑄救过圣人一命。
因为李瑄会讨好杨玉环、高力士。
因为李瑄是大才子,所写诗文,盛唐气象,将忠君爱国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为李瑄甘愿成为圣人一把刀,铲除豪强,将财富送到长安。
因为李瑄提出理财的方略,已初见成效。
因为李瑄公正、务实,被李隆基认为有宰相之才。
因为李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总是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胜利,为李隆基开疆扩土。
这其间任何一条因素,都是晋升之机,甚至可能得到三品的官职。
但恰恰全部被李瑄笼罩在身上。
每每想到李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