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雕版印刷,李隆基感慨不已。
这四五年来,他令高力士为印刷使,培养雕版匠人。
本以为活字印刷是最有意义的,但雕版印刷的效率太高。
特别那经常诵读的数十本书籍,只要能数以万计地印刷,推广至郡县,会让更多贫寒子弟读书。
他听说《道德经》《史记》《汉书》《诗经》《尚书》《金刚经》等著名典籍,价格比三年前低了三倍。
随着更多雕版匠人培育完成,主要书籍的价格还会更低。
活字印刷术,使一些比较冷门的书籍,得以印刷。
那些冷门书籍如果刻大量雕版,太不划算了。
毕竟匠人们完成一本书的雕版,最少也得数月时间。
另外还有下达诸郡县乡里的诏书等,可以通过活字印刷,快速传达乡里。
“良玉未剖,与瓦石类;名骥未驰,与驽马似。历代君王,没有圣人这样的慧眼。”
李瑄向李隆基说道,暗指是李隆基的英明,才抓住这样的机会。
“七郎所言不错,古今的皇帝都没有三郎的文治武功。”
杨玉环在一旁为李瑄打助攻。
她说话的时候,目光看着李瑄,她敢这么大胆,是因为李瑄不敢抬头看她。
“哈哈……明日朝堂上,七郎将此事提出。”
李隆基抚须一笑,最宠爱的妃子,最信任的大臣都在赞美他,还有什么不会满足的。
“臣觉得还可以继续防止考场徇私舞弊,为后世表率。”
李瑄决定一下做到底,为科举更加完善。
“七郎请讲!”李隆基让李瑄直说。
“誊录制度,此为健全的保密制度,可以进一步防止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李瑄将誊录制度告诉李隆基。
科举糊名制,曾经出现过,不足为奇。
但誊录制度,出自后世的宋朝,是一种延续很长的制度。
誊录制度和糊名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糊名,而不誊录。作弊空间还是很大。
因为有的考官可以轻易通过一个考生的笔迹,确认其身份。
这个时代,笔迹就如同一個人的外貌,各自皆不相同。
誊录制度是设立誊录官吏,在考生科举完毕后,誊录官吏将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一遍,然后糊名,将誊抄本交给考官进行评阅,以此来杜绝阅卷官通过辨认笔迹、标记或暗语来识别考生,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行事,以确保其有效性。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