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页上,赫然写着:《论大明经济发展的核心原因》、《普及国民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看到这两份册子的名字,众人不由齐齐为之一震。
浙东派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从彼此的眼中,察觉出了震撼、惊诧之色。
尤其是刘伯温,更是看得眼中光彩连连!
原来,他们所考虑的这些问题,摄政王殿下他并非没有考虑到。
甚至于,在他们还纠结眼前这些蝇头小利的时候,摄政王殿下他就已经将目光放向了更加长远的地方!
果然,摄政王还是摄政王啊!
刘伯温摇了摇头,忍不住心悦诚服地想道。
此时。
朱元璋仍然在勤政殿批复奏折。
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他并不觉得有任何厌烦,反而觉得充实。
在他的朴素观点中,批阅奏折是自己在作为一国之君、身居高位后,唯一能够与百姓们有所联系的方式,那自然是不忍轻易放弃了。
从骨子里来讲,朱元璋拥有历朝历代君主都没有的一种良好品质:注重民生。
因为他是当真从社会最底层做起,一步步踏实奋斗到如今的帝位上来的。
他的功绩,不敢说能够跟秦皇汉武比肩,但至少也是不遑多让。
尤其,璀璨雄壮的大明王朝,便是由他一手创立的。
这个在历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笔触的王朝,为后来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无穷的岁月史书。
而也正是朱元璋的身体力行,让他麾下的百官们不敢在工作之中有半点怠慢。
尤其是在面对、处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纷争的时候,更是尽心尽力,丝毫不敢懈怠。
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朱元璋对于老百姓,尤其是底层百姓那股发自内心的重视和共情。
此时,他刚处理完的一份奏折,便是农民的耕地被非法侵占的事情。
朱元璋直接批复了,要求地方官员从重处罚、认真判别。
尤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封奏折他还交给了三省六部留存,等到下个月的时候还要进行复审、回访。
正当朱元璋准备开始处理下一封奏折的时候,吴伴伴快步走了过来。
“陛下。”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