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边上高大的防风林,枯枝随风摇摆,“沙沙”作响。
道路边沟上,胡桃枝、刺槐、细柳,迎风抖动。
边沟再往北,就是村民反映的大棚,一趟一趟的,倒是建了一大片。
走进大棚,其实这根本算不上大棚,也实在不能叫做大棚。
北侧、东侧、西侧是用纺织袋子垒上一米多高,肯定不到两米的厚厚的土墙,倒是像电影战争片中,临时堆起的掩体。
大棚正面,是细细的竹坯子搭的架子。架子上面完全是空的,并没有蒙上塑料面膜。
当地知情的农民反映说,这些大棚是去年上秋的时候,收完苞米后建的。
建大棚的地是向当地农民租的,给些补助。验收完了之后,把大棚拆了,再还给农民。
最让人听了来气的是,这些竹坯子还要留着,留做下一批申报补助的时候去用。
铁东县的人精明,精明的人都集中到了乡镇和县里。
采访完结束,准备前往县里做进一步的采访时,县里的车已经等在了路口。
原来镇上一听记者来了,二话不说,赶紧往县委宣传部门打电话,汇报和请示。整个过程没一个到现场露面的。
车上下来的人,穿着夹克衫,普普实实的,满是诚恳的笑容,自我介绍说是县里新闻科的科长。
听说记者来了,特意从县里过来迎接,有事到县里说,说完又指指路边等着的车辆,竟然是一辆当时被叫做“大发”的小面包车,或者可以直接说是小破面包车。车子已经晒得起了皮,表面上满是油污。
对的人,加上可怜的车,难免不让人为之所真诚所打动,自然也就没再去镇里。
5
到了县里。县里特意安排了分管领导来接待,话说得很真实。就是县里、镇里实在是太穷了,当地的百姓也实在太穷了。
这大棚补助款,如果按照政策,一般的百姓人家建不起。有的脑瓜活的,偷工减料的建完了,补助到手了,就不管了,或者租出去给别人,两三年不完蛋了,大家还是有意见。所以,县里和乡镇一研究,象征性的建建,把补助用于县里和镇上。
说白了,就是一个穷。县里穷、乡镇穷,当地的农民穷。穷着穷着,就想起了这不正常的道道。
说起这些,县里的领导也不好意思起来,笑容中透露着尴尬和无奈。
萧萧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也有三分来气。毕竟,这是省、市同样在财政困难情况下,落实支农、惠农,带动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