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当下主要还是京畿一地的士林中人参与辩论,每次都会投稿昌平书院,希望能刊登在昌平报上。
徐渭笑着解释道:“前期的报纸送到南方后,那边也有不少人希望能将文章刊登到咱们昌平报上,所以借着陆同知的路子,咱们书院在南京城、苏州城还有扬州城增开了三个分局,负责接收南边的文章以及每次发放报纸。这一次,就是南边文章第一次刊登在咱们昌平报上。”
严绍庭心思流转,询问道:“如何?”
徐渭自然知道他问的是什么。
他点点头道:“目前还没什么问题,京师这边和南边都是讨论经学文章的。昌平报这边也遵照宾客叮嘱,暂时不曾涉及朝政时局。”
严绍庭看了一眼墨渍满地的刊印院。
他看了徐渭一眼。
徐渭当即会意,两人走出刊印院。
寻了书院里一处无人的茶室,严绍庭、徐渭两人入内。
严绍庭开口道:“昌平报尽快从书院搬出去,总和书院放在一起,难免影响前面学生们的课业。”
徐渭笑着点头,回道:“已经在建了,放在工厂区那边,书院这边往后只负责接收审校文章。想来,再有两月就能建成,到时候刊印院里的人和东西就全都搬过去。”
见徐渭已经安排好这件事,严绍庭也算是少了一份担忧。
他转口,开门见山道:“这一次的报纸,延后一天发行,先加印一版合并到一起。”
徐渭眼前一亮。
“宾客也有文章要刊印登报?”
昌平报发行至今,招揽名气和热度的一直都是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老夫子的文章。
当然期间也有严嵩,在某一次和三位老夫子牌局输了后,不得不被要求写了一篇文章。
而随着首辅投稿。
这才开启了朝中在职官员向昌平报投稿的风潮。
哪怕是在朝为官的人,也是希望自己写的讨论经学的文章能刊登在昌平报上,得到天下士林的阅读和欣赏。
当下人人都看得出来,昌平报是个能传扬名气的好东西。
只不过。
被心学大宗师三位弟子认可的严绍庭,却从来就没有一篇文章刊登在昌平报上。
这倒是让不少人倍感可惜。
如今徐渭见严绍庭说要加印一版,还以为是严绍庭要发文章了呢。
只是严绍庭却摇了摇头。
在徐渭的注视下。
严绍庭开口道:“用昌仲平的假名,还请徐先生执笔,写一篇讨论内阁次辅徐阁老前番训斥朝堂各部司的文章。”
徐渭顿时眉头一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