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便是一路进犯到京师地界的三千蒙古骑兵了。
那是白莲教这等逆党和那帮被拉下水的乱臣贼子干的事情。
从这个逻辑出发,严绍庭的指控就很清楚了。
要是没有白莲教逆党,那么这三千余众蒙古骑兵大概也不可能潜入京师。
仔仔细细,一字不漏的将严绍庭的话听完,杨博心中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不管严绍庭现在是什么打算。
至少他已经履行了约定,为宣府镇上下说话。
严绍庭则继续说道:“皇上,我朝历来讲究公允,赏罚分明。如今于此事上,岂不是更应该职责分清,功过分明。江湖上亦有冤有头债有主的说法,若是没有白莲逆党及犯下大逆的乱臣贼子,则蒙古人绝无可能潜入京师。
宣府镇乃是边关重镇,历来职责皆为防守边墙,并无查探逆党及边墙后方地方官府、卫所的权责。如此情况,朝廷又如何能因逆党及大逆乱臣贼子之事,而怪罪宣府镇?”
将自己的道理摆出来后。
严绍庭并没有停下。
既然自己全都要,那就得要将双方都哄好,也得要将宣府镇和杨博的那份人情给实实在在的拿到手。
他的神色已经放松了一些,嘴上继续说道:“此次昌平迎敌,皇上轻率内廷禁军亲征,亦见战后昌平伤损。虽宣府远在边关,但蒙古人三路大军来犯,虽为佯攻,却必然是以全力进攻,方能牵制宣府兵马。如此情况,宣府镇上下官兵,时值今日也未曾有敌军攻入关内的急报入京,可见我朝官兵正以马革裹尸制止,于边墙内外与敌军做那誓死搏斗。”
如果说最开始,自己是在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说话,那么这一刻严绍庭发誓,自己说的全都是真情实感。
毕竟当下大明九边的情况是个什么样子,谁不知道?
这些年,草原上的蒙古人不说视长城如无物,如履平地,那也是寻得机会便能翻过长城,席卷北地。
但这一次蒙古人三路大军强势来犯。
宣府还能死死的将对方挡在边墙外面,直到现在也没有半点消息传入京师,说那些蒙古人攻进宣府,这足以证明宣府镇边军这一次是实实在在拿着命去御敌的。
严绍庭目光闪烁,心中明白,之所以有如此局面,定然是马芳清楚若他挡不住前方的三路大军,才会真正陷入死局。
不过就是如此。
也让严绍庭看到了,当下的明军还没有真的落入无药可救的地步。
但想来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
若不然,小屁孩朱翊钧登基后,也不可能完成那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
别管结果如何,也别管有什么影响。
明军能在那个时候,完成那样的壮举,就说明底子还在。
虽然后面的事情众所周知。
但功过还是得要分清楚的。
想到这些。
严绍庭语气一沉,双手抱着笏板躬身颔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