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梦普坐上黄包车离去,彭小文左右瞅了瞅,裹了裹单薄的衣服,低着头迎着寒风朝着某个方向快步走去。
1867年出生的虞洽青已经七十高龄了。
十五岁经人介绍来淞沪,在望平街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因为家里穷,很会过日子。经常雨天来店里时候将新布鞋挟在腋下,后来发达之后,有个外号叫“赤脚财神”。
但这个外号还有另外一重意思,是指虞洽青吃得开,“光脚不怕穿鞋的”。
十里洋场上左右逢源的虞洽青,有点类似三个鸡蛋上跳舞的阎老西,那时候的淞沪,城头变幻大王旗,虞洽青能够在多股势力之间游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和阎老西有所不同的是,虞洽青只做生意,在各方势力中尽其所能保持中立,不和任何一方搅合的特别深,当然很显然的道理,但凡能够做到这种“超然”的人,那并不是成仙得道,而是因为,他自己已经成了一股独立的势力。
人家虞洽青原本就是颜料行学徒出身嘛,黑白红,蓝黄灰,大染缸似的十里洋场如鱼得水,没毛病!
十年前,1927年,北伐军总司令常凯申进入淞沪,与时年六旬的虞洽青相谈甚欢,有意请老人家出山担任财政部长,当然双方都知道那是客气客气,后来虞洽青以淞沪商业联合会会战身份为蒋总司令承销债券筹集经费。
“八一三事变”之后,虞洽青以年迈为理由谢绝了各方邀约,既没有倒向日本,也没有撤往山城,而是就地在淞沪设立了“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亲任会长,在全市设立30多处难民收容所,帮助10多万人辗转返回故土原籍。
当然最后他还是离开淞沪了,那是1941年3月,他以治病为借口前往香港转道山城,购置进口重卡组建物流公司,从滇缅公路到川沙航线,从云贵川到大西北的兰州,大力发展运输和创办工厂。
1945年春天,抗战胜利前夕,老虞罹患急性淋巴腺炎在山城病逝。
有人说,老虞发了一辈子国难财。
也没说错吧,但估摸着老虞听到了也无所吊谓。
他倒是想要盛世祥和,但他杰宝运气不好啊,从生到死这79年,恰好是华夏最黑暗最低迷的那几十年光阴。
突然听说有个大洋马女记者深夜来访,而且助理还报告说,这个大洋马女记者,傍晚时候刚去过苏州河北边那个仓库。老虞不清楚这个不速之客的来意,但还是不顾已经吃过安眠药进了热被窝,还是挣扎着赶快穿好衣服坐车来到了救济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