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对着肚子里的孩子说道:“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
后来胡充华诞下皇子,当即被立为太子,而宣武帝为了她也废除了杀母留子的制度,晋胡充华为嫔。
虽然诞下皇子,但是胡充华依然不是皇后,宣武帝的皇后是权臣高肇的侄女,宣武帝去世后,也是高皇后先被立为太后的。
要不是高肇在权力斗争中失败,高太后出家为尼,于忠和崔光等顾命大臣拥立了胡充华为太后,现在的胡充华也不过是一个太妃而已,连死后跟宣武帝合葬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位胡太后对于亡夫的心情是复杂的,她固然也有后宫专宠的时候,但是宣武帝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将她立为皇后过。
这份复杂的感情也投射到了儿子元诩身上,胡太后对待宗室非常优容,还给寿阳郡主的父王彭城王元勰平反,甚至对陪同元诩读书的元子攸也很宠爱,却唯独对自己的亲儿子非常疏远。
生长于宫廷中的皇子都比较早慧,九岁的元诩已经能够感受到母后身上的这股隔阂感,幼年丧父,又缺乏母爱,元诩将感情投射到了身边的近侍身上,经常出入皇帝和太后寝宫的大长秋刘腾,就成了元诩最信任的人。
例行的大朝会更多的是典礼仪式性质的,真正的朝廷大事基本上是不会在大朝会讨论的。
真正的朝廷要务,一般在太后主持的小朝会上,和宗王重臣们商议处理。
元诩还没有亲政,每个月也只需要出席小朝会,但是长期困在后宫中,大朝会是小皇帝唯一能够见到众臣,展现皇帝威仪的时候,所以元诩从上朝后精神就很亢奋,好奇的看着太极殿内的群臣。
最后小皇帝的目光落在了领班的重臣之首,清河王元怿的身上。
对于这位清河王叔,元诩一开始的感情是尊敬的。
世人都说清河王的贤名,元诩刚登基的时候也将清河王视作学习的偶像。
但是随着皇帝日渐长大,关于母后和清河王之间的那些风言风语,也传到了小皇帝的耳朵里。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河王的形象逐渐在小皇帝心中崩塌,清河王以后再上的那些劝谏皇帝的奏章,就被小皇帝当做是欺世盗名的谎言。
典礼性质的大朝会让人昏昏欲睡,垂帘后的胡太后也打了一个哈欠,等到仪式进入到尾声,准备退朝的时候,小皇帝突然说道:“朕听闻古代的贤名君王都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诸大臣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进谏朕的?”
说完这些,小皇帝紧张的呼吸都要停下来了,这段话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