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搭个棚子就完了,涉及到很多事情。
原料、菌包、设备、菌菇、人员、销售渠道,一整条产业链。
产业链前端的核心就是菌包。
现在骆一航的菌包都是从寿光厂家采购来的。
但是有几个问题。
首先是运费昂贵。
其次是没法把骆一航自己生产的原料合进去。
最后,还有一点顾虑,等菌菇真的做大之后,名声起来,对方涨价要挟,或者厂家以此宣传,或被利用扰乱市场。
几率虽然不大,可替代厂家也多,但不可不防。
所以优解是自己生产菌包。
自己生产的话,就涉及到原料和管理。
原料,骆一航可以提供一部分,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和大豆杆子。
但是菌包基料不仅仅是玉米秸秆,还有很多种其他材料。
又需要本地采购。
骆一航人头不熟,但强娃熟啊。
还有管理,一个菌包生产厂,要招好多人,又有好多事,骆一航自己又不会分身术,真管不过来了。
但强娃成天没事,躺在店里睡觉,他有时间,能管起来。
最后,前景是有的。
最起码骆一航这里每月一万两千个菌包打底,菌包厂生存肯定没问题的。
剩下再有生意就是纯赚。
骆一航把缘由等等讲解一番后,跟强娃说,“马专家这些日子也推广出去几个想试试食用菌的,你要能拉来,这生意肯定干的过。”
马志涛马上点头,“没错,我这几个月也没白拿工资,上回老板跟我说的刘家村,我跑了好几趟,有一家做种苗的决定试试,他也是一千平的菇棚,正盖着呢,菌包也打算用寿光宏建菌业的。不过他没打算自己卖,他家有渠道,直接进超市。”
……完全一样,怪不得马专家方案出的这么快。
骆一航一听,熟啊,“刘家村做种苗的,那不就是刘老头么,强娃你熟的很,把他的生意接过来,一个月就是两万四千包了。”
“我的菌包你单独生产,用我家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配套的东西我要最好的,采购价我给你比市场价高两成。”
主要目的骆一航也说了。
强娃皱着眉头,“要投多少钱?”
骆一航看了眼马志涛。
马志涛回拿出手机,找到他写方案时候查的资料,念着说:“4个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