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是谢大娘子的铺子,大娘子却让我们借用这里的炭火,我们只是雇工,大娘子都能这般照顾。轮到我们,对村子里的自家人,哪里还能算得这般清楚?”
妇人听到这里,眼睛微微发红。
郑氏道:“是这个道理。”
当时砌炉灶时,于妈妈说,大娘子特意在炉膛里留出地方,他们可以借余温烧些饭食,铺子关的晚,天又冷,不吃些热乎的扛不住,反正自家是开水铺的,也不缺这些东西。
郑氏当时就感激地说不出话。
在她心里谢大娘子是极好的。
虽然谢大娘子从不说什么收买人心的话,但她就是觉得谢大娘子懂得他们的苦处,也真心为他们着想。
“我们就盼着大娘子的水铺子永永久久地开下去。”
一个妇人低声道。
众人都有同感。
“好了,”郑氏道,“吃完了,咱们就要走了,明天还要早些来,兴许明日买水的人更多。”
这可不是郑氏胡乱说的。
今天这架势,委实惊了许多人,有些交了定钱却没回过神的人,看到这情形,径直过来打听消息,满脸的跃跃欲试。
冬日里大家都闲着,卖水花的本钱又少,不过就是豁出点力气,谁都能尝试。
“我还听到有人说,明日直接用水车,这样更快。”
像董三嫂一家一开始就准备齐全的人不多,经过了一日,大家心中也都有了底儿,自然忙着置办家什。
吃完了饭食,内屋里郎妇也算好了账目。
“明日会送藕炭来,你们还需多辛苦些。”
郑氏应声:“您放心吧,我定会将数目算好,绝不会出错。”
两个人正说着话,就听到门板被敲了几下,然后一个体态圆润的妇人走进来。
妇人三十几岁年纪,长了一双弯月般的眼睛,看起来格外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