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 > 第136章 史无前例的历史节点,江辉的大胆提议

第136章 史无前例的历史节点,江辉的大胆提议

nbsp;   1979年3月,当时的首钢主要领导听到国企“扩权让利”改革试点的消息,就赶紧给首都市和冶金部领导写报告,主动请缨,争当改革试点企业。

    这种完全符合改革精神的报告,自然立马得到了批准。

    从此首钢开始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全员承包、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欠收自补。

    首钢由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承包制改革。

    通过化整为零,责任到人,承包制最终落到首钢7万余名员工的头上。

    员工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抓生产,热火朝天的场景在首钢处处可见。

    农业改革看小岗,工业改革看首钢。

    首钢探索的“承包制”改革,成为当时华夏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

    率先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首钢的改革如同往一潭死水中扔进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钢主动试点的承包制,让国企释放出巨大活力,实现首钢发展史上的腾飞,使其成为全国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整个80年代,全国各地每年有上万人次来首钢参观学习。

    改革前的首钢没有经营自主权。

    一年要炼多少钢、多少铁、多少焦炭,全都得按照国家每年下达的生产计划来,种类和数量是安排好的,首钢只需要完成生产任务即可。

    尽管首钢员工数万,当时的首钢经理,角色却如同组织生产的“车间主任”,手中的签字审批权,只有800元。

    超过这个数,首钢就得向上级管理部门冶金部打报告请示。哪怕是企业要盖一个厕所,也需国家计划中有专项的资金。

    企业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员工还能有啥积极性?

    改革后就不一样了,包产到班组、个人了,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

    大家的积极性自然不同。

    如此好的机会,江辉自然不想首都汽车制造厂错过。

    特别是这种企业放权的改革,对于自己今后的一些谋划很有好处。

    所以江辉可以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推动厂里面朝着这方面去发展。

    “这种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我们主动的冲上去,会不会有风险?”

    现在毕竟才是1978年12月,距离那些特殊的日子还不是很远。

    陈奇固然是想要搞点成绩出来,但是也担心出现什么意外。>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