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刘氏给出的答案则是:陈拓完全是自愿的。
在刘氏后人的口中,陈拓是因为厌倦了朝堂政务,而且被当时陈氏真正的家主“陈秋”所逼迫的没有办法了。
陈秋在来到长安城的两年之内,就依靠着自己“家主”、正统的身份,将所有陈氏门生故吏全都聚拢到自己的麾下,然后逼迫陈拓离开。
当时的皇帝刘启虽然多次挽留,但仍旧无可奈何,迫于陈秋的强势,只能够让陈拓离开。
而天下其他人的看法则是更加极端,他们从后来陈拓所做的几首辞赋来推断,判断陈拓完全是被刘启过河拆桥了,觉着陈拓的势力太庞大,觉着陈氏的势力太庞大。
觉着是因为刘启想要建立后来的“中枢丞”,设立那个被称之为“内相”的中枢府令,所以毫无顾忌的将自己的老师逼走。
这样的声音在后世的史学界占据了大多数。
而巧合的也是,在离开长安城后的这一年内,陈拓以“宁遥散人”的名字创作了大批的辞赋,这其中甚至有三四篇为传世名作,列入后世的中学课本当中。
其中《辞虚赋》中有一句更是为这种声音充当了佐证。
“望长月而叹兮,得之于无穷;误入尘网而错兮,辞虚年于长乐;君曾越复臣兮,叹年华之尽虚。”
其中后也是中人将其解释为,这是刘启辜负陈拓的象征,尤其是那一句“君曾越复臣兮”,将“越复”二字指为通假字,看似是越复,实则为越负,负心薄幸的负。
但无论这一年的悬案何其多,这一年也终究过去了。
景元十六年的春天在所有人的盼望中逐渐到来,这一年刘彻成为太子,且拜师了陈秋之后,他的年岁也逐渐的变大了。
换句话说,刘彻该找一个“太子妃”了。
这个人选该从何处找?
较为聪明的刘启想到了“陈氏”,他在思考一个问题,让公主成为陈家的人,这或许并不能够让陈氏全心全意的帮助皇室。
可若是让陈氏女成为了刘家的人呢?届时,顺带让陈氏女成为皇后呢?让身上流淌着陈氏与刘氏双重血脉的人,成为太子、甚至是下一代的皇帝呢?到了那个时候,陈氏还能够像现在说的这样,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么?刘启开始为刘氏谋划陈氏、开始为刘彻谋划陈秋的女儿。
而刘彻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甚是激动,他觉着自己如果能够娶到陈氏的女儿,那么日后的皇位以及丰功伟业就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他开始兴奋。
然而,暗中另外一个人如同毒蛇一样,也在觊觎这个位置。
刘膘。
馆陶公主刘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