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了个县尉的官职。
但就算是这个小小的县尉,也没能好好的当下去。
为什么?
不愿意贿赂前来索贿的督邮。
就因为这个,此后二十多的的时间,父皇一直都游走在各个诸侯之间。
直到建安十三年,已经四十七岁的父亲,联合江东孙权在赤壁大败曹贼之后,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基业。
是自己的父皇无才吗?
相父肯定不会同意。
是自己的父皇无德吗?
恐怕整个大汉的人都不会同意。
但德才兼备的父皇,为什么蹉跎大半生才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基业?
不就是因为朝中的各个位置,都被世家把持。
父皇欲报国而无门嘛。
但前世的刘禅,其实并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他只是仅仅觉得自己的父皇不容易而已。
可是,到了大宋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因为,大宋有科举。
无论你是什么出身,只要你能通过科举,那就一朝登堂入室。
如果能力足够强的话,一介草民的儿子,也不是不能封侯拜相。
这在大汉,是压根儿不敢想象的事情。
当时他就觉得,研究出来科举的这个人,真是个天才。
如果有一天他真能回到大汉的话,一定也要在大汉搞一个科举出来。
但是后来,随着对科举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才意识到,想在大汉推行科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因为,大汉没那么多的读书人。
或者说,大汉的读书人,全是世家子弟。
自己就算强行推动科举,参加科举的人,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