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盒子明显放置于墙角多时,握在手中时木屑不断掉落。
叶川谨慎地打开它,眼睛一亮,发现两个砚台一上一下排列其中。
“端砚!”他轻轻惊呼。
拿起第一块砚台,只见质地温润、细腻,花纹繁复。
翻到砚台背面,赫然写着“道光年间制造 朝天”六个大字!
叶川如今已经练就高阶鉴赏技能,仅凭借砚台的质量和铭文,他就判断这是出自于朝天坑的端砚,但遗憾的是,其精湛的工艺并非朝廷贡品。
朝天坑是晚期才开采矿石的端砚产地,但砚台品质优秀,在清代十分流行。
这块砚台雕工平庸,并不特别精美,更适合观赏与日常使用而非收藏。
由使用的痕迹可知,原主常常使用,但已有很久没有进行研磨。
砚台下方还有一方砚台,用黄绸包裹着,已有了星星点点的霉斑。
叶川原本没对下一方砚台寄予太高的期待,猜测和旁边那一方应不是珍稀品。
他掀开了黄绸,目光瞬间收紧,气息也变得急促。
这一砚同样精细雕刻,堪称巧夺天工,入手细腻,仅凭手感就知道有些年头,确实属于上乘之选。
“龙岩坑!”他低声说。
他小心翼翼地将砚台翻转,手指不禁微微颤动。
砚台上有个醒目的大“止”字,而不起眼的一隅有一个豆粒般大小的“米”字。
看着这两个字,他脑中浮现出一个传说。
从前在学校上课时,老师当作有趣的故事提及给同学们听。
那时他认为那是个为了彰显端砚昂贵杜撰的历史。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对砚台痴迷至极。
有一次夏季夜晚,他在府邸池塘旁的小亭书写,突遇蛙声喧哗如鼓,让他心生烦扰,难以下笔,他一时兴起,拾起小石随意掷入水中,却未能阻止噪音。
气急败坏的米芾抓起一块篆有“止”字的大砚台投入池塘,伴随着咕咚的声响,蛙声顿时消失,池水瞬间变墨。
当夜,他的书童把砚台打捞上来,视为家族传世之宝。
自此以后,这片池塘便被称为墨池,而米芾掷砚的小亭则被唤作“投砚亭”。
当时,叶川听这典故时只是一笑了之,未料竟隐藏真实的历史。
此方砚台工致异常,凭着叶川如今的眼力,足以确定是宋代瑰宝,且“止”字显眼,再加上小得难以察觉的“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