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方面来说,转炉法虽较平炉法的产量较少,但设备体积与需求也同样较小。设备小,就代表在制作上也就容易许多。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牵引转炉转动的齿轮组,在可靠性上得额外下一些功夫。要不然在转动炼钢炉的时候出了差错,导致钢水泼溅而出,那可是会死人的重大过失啊。
尽管林文理不断跟弟兄们强调没有关系,要有信心。假如构件不合格的话,他会打回票的。
但实际上被退货的东西,大多是像爆膜、气孔之类的明显废品。其他构件是否合格,老实说,弟兄们都有些忐忑。
等到转炉车间搭建起来的日子,自然要挑个黄道吉日开炉炼钢呀。
转炉可不像高炉点火那样,要是弄个不好,光是点火一个步骤,可能就要耗上十几二十天。转炉的步骤也就是倒铁水、灌空气,就可以出钢水了。没有什么困难的准备工作。
这一回一样,苏厂长一家子跟蔡镛县长也都来了。
搞出生铁,毫无疑问是一道里程碑,出钢水则是第二道了。当一座钢铁厂能出产生铁锭与钢锭,基本上这座钢铁厂就算是圆满了。
剩下的,都是在材料科学上的斤斤计较。
至于打螺丝、造机器什么的,严格来说,这是属于钢铁产业下游的制造厂责任,不属于钢铁厂的。
在战争期间,大金好歹有山城钢铁厂撑一下面子。但产出的钢和铁,毫无疑问都是以满足军
需为优先,民用品的制造厂几乎绝迹。
所以在林文理的规划中,汉津钢铁厂绝对不是把出铁锭与出钢锭作为终点,还要向下延伸到可触及终端需求的制造产业。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李二苟做市场调查的原因。
回到正在冒烟的炼钢炉上。那股烟不是什么蒸气,而是吹入炉中的空气氧化成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
由于现阶段的钢铁厂没有电力,自然就没有马达可以驱动设备或装置,一切只能靠人力进行。包括转炉这个动作,一样只能靠人力让炼钢炉倾倒。
滑轨、滑轮、管道,以及多不胜数的齿轮组。可以说比起炼钢转炉本体,林文理投注在这些附加设备上的注意力还要更多一些。
因为驱动的组件要是有太多层连接,过度复杂的装置在可靠性上便存在疑虑。
若因这些周边的设备不合格,或是哪个连接的构件出问题,导致炼钢炉不正常倾倒,那就是一次严重的工安事故,不论伤没伤到人。
况且真的发生这种事故,大概一整个车间的人都会跑不掉。
而能够第一批进入炼焦、高炉、炼钢炉三大车间的人,都是后备第三师中最为被看重的人才。这样的损失绝对是难以承受的,更不用说还要面对他们的家人与抚恤的问题了。
在设备可靠性为大前提的状况下,转炉车间的弟兄们,不得不在近距离,顶着高温热浪操作炼钢炉。
其实看他们在那样的距离下作业,几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