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会议结束后,秦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在椅子上点燃一根烟。
可以说,到河口镇之后,他面临的处境更加严峻。
之前过关斩将,到了此刻的关键节点,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功亏一篑,毕竟到最后还是要看河口镇的总体结果。
与河口镇那些干部之间的冲突,秦山是作为防守者和反击者,而不是发起者,所以,那些事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甚至当初在凌河对镇党委书记管德清下手,他也是不得已而做出的反击。
如果那次他毫无举措,听之任之,那么就彻底被管德清拿捏了,以后在河口镇他虽然是镇长,但肯定毫无话语权,结果是彻底被架空。
最终,他也不会有任何作为,不说终老河口镇,也肯定难有大的作为。
那一战是破釜沉舟。
而现在,则是背水一战。
河口镇镇委委员出现大片空缺,接下来递补上来的这些人能不能拥护自己的工作,换句话说能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如果这些人全部都是董万春的人,那么自己的工作也很难开展。
局面与管德清那帮人在的时候将没有什么两样,决策被人左右,没有人倾力干活。
作为镇长,秦山在工作上主要是掌握大方向的,抓大放小,肯定不会事无巨细全部一手操持,那样累死也不会出成绩的。
将帅统领大局,打仗还是要靠下边的兵!
从河口镇选拔镇委委员,一来是让本土干部享受战争胜利的果实,这些人能拥护自己。
二来可以分化本土干部与管德清、宋世堂一伙人之间的关系。
那些人下去了,这些人上来了,就是最好的分化。
如果那些人下去了,本土的人还没上去,他们之间就会有了共同语言,有了可以共同吐槽的点,不但不能形成动力,反而会成为阻力。
让本土干部上去,尤其是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本土干部上去,好处显而易见。
但是,重点是怎么达到这个目的。
董万春本人肯定不会让自己太好过的。
考察干部的组织部部长还跟董万春走得很近,自己说不上话。
目前县里这边,自己能用的也就是那些常委,但是力度还是不够……
正当秦山皱眉沉思的时候,姚铃敲门走了进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