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人类世界,但换来的却是东京的雨水泛滥,在短短3年,东京一大半都被雨水淹没。
男女主自私的利己主义,用东京的过半淹没来换取两人的爱情。
对于这种反主流,舍大家为小家的主题,正常人看到肯定会感到不适。
再加上影片收尾的阴霾雨天,太过压抑,阴霾,更是让人郁闷。
天气之子槽点很多,但画面绝对是鬼斧神工级别,比你的名字牛逼多了。
堪称5a级视觉效果的东京旅游宣传片。
毕竟制片成本不一样。
新海诚通过你的名字大红大紫,一跃成为宫崎骏的接班人,拥有了更多的资金,去丰富和细化天气之子。
而且特效也迭代了,更便宜,更好了。
天气之子是19年上映的。
现在才11年……相差八年啊!
李明洋心念一动,眼前出现天气之子的金色卡牌,再次看起了天气之子。
在外人看来,他是在看着屏幕上的qq群,实际上,他是在看天气之子。
李明洋试过闭眼看天气之子,但是失败了。
眼见为实。
闭眼什么都看不到。
系统在这方面倒是挺真实的。
抛开剧情,天气之子的特效,顶级中的顶级。
他可以通过所见所感,发号施令,提出需求,让名扬特效部门,按照他的想法前进,但其中的难度,很大。
想要的,和实际做出来的,有很大的出入。
毕竟才11年……算法模型没成熟,技术上的拙劣,再加上没有高效软件辅助,强行突破,那就要用人海战术去堆,花费巨大,只有一点效果。
严重超支啊!
所以要做减法,降低要求!
一个亿还是能做出,‘粗制滥造’的天气之子。
虽然粗制滥造,但对于国产电影绝对是降维打击,跟好莱坞……没法比。
毕竟投资都不一样……
好特效是真烧钱。
比如《2012》
影片中有一段主角杰克逊驾驶汽车逃离洛杉矶街道的情节。这里道路两边建筑倒塌的画面,是利用视觉特效技术完成的,特效制作师利用6万张高动态图作参考,制作了具有真实感的三维立体街区模型,并制造出每个邮箱,每棵树木,每栋建筑物震动,崩塌,从而产生逼真的效果。
而这些震撼而逼真的特效背后有国内团队的身影。
很多大场面是靠国内人海战术搞出来的!
那时候硬件不足,每帧平均要20个小时,整个地震场景的帧数超过7000帧,如果只由一台计算机来需要,需要16年才能完成……
“你身体还真好,竟然还在工作……”
身后传来景恬的声音。
李明洋回头看去,就见景恬背靠在床头的软包,曲起双膝,双手捧着脸。
谭松昀也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