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熟知的最早的热气球,应该是诸葛亮用来进行情报传递使用的“孔明灯”。
孔明灯通常由竹篾制成框架,外面覆盖一层半透明的纸,内部点燃松脂或纸张,利用热空气的浮力升空?
但是,实际上,可追溯的最早的热气球实验,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
大小也算是个名人的,西汉淮南王刘安,曾进行过“鸡蛋热气球”试验。
刘安编撰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记载:
“艾火令鸡子飞。”
意思是,点燃艾火,鸡蛋可以飞起来。
东汉名儒卢植的弟子——高诱进一步解释说:“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内空卵中,疾风因举之,飞。”
即取来一枚鸡蛋,去掉蛋液,以引燃的艾火放入蛋壳中,遇到大风,就会飞向天空。
这种鸡蛋热气球使用鸡蛋内膜作为气囊,通过在鸡蛋顶部打孔并加热内部空气使其升空。
不得不说,华夏的古代,其实富有钻研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其实并不少。
只不过受限于时代环境和背景,这些科研人才都淹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
所谓的热气球,利用的原理就是空气的热胀冷缩。
通过对球囊内空气的加热,使其膨胀后溢出球囊,于是这里包含的空气质量就大幅下降。
当整个热气球的密度低于空气密度时,就可以飘起来了。
因此,制作热气球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球体的密闭性。
所以陈辰特意找来不少的擅长女工的妇女,协助缝制热气球的球体。
因为材料的限制,所以陈辰拿到缝制好的球体的时候,一脸的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
他是真的没想到这球体缝制出来会如此的厚……
后世的热气球球体,一般都是由尼龙和聚酯纤维这类耐热、轻质的材料制成的。
球体的强度要求很高,一方面要能够耐得住高温,另一方面,还要能承受住上升时的空气压力。
综合考虑这两点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