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两日,东风把宛城的情况送到了诸葛亮的手中。
诸葛亮看完情报,脸上的神色有些扭曲。
理所当然中又带着些震惊。
将手中的信纸递给一旁望眼欲穿的法正,诸葛亮仰天长叹了一声。
法正一目十行将情报看完,正要说什么的时候,就听到了诸葛亮一声长叹。
“孔明为何叹气?难道不应该感到开心吗?”
诸葛亮摇了摇头,“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法正微微思索,“曹操?”
“嗯……”诸葛亮点了点头,“孝直可知晓我是哪里人士?”
“我记得,孔明你应当是徐州琅琊人?”法正回忆了一下。
“不错……”诸葛亮点头应下。
随即法正恍然大悟,“孔明莫不是因为当年徐州之事,深恨曹操?”
诸葛亮点了点头,“恨之入骨!”
曹操攻徐州之时,屠杀当地百姓,受影响尤为严重的,正是琅琊郡。
杀人之后的曹军,将尸首扔进河中,“泗水为之断流”,可想而知,当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惨状。
当然,曹操屠杀的人,自然不会是什么世家大族,所以像卞家之类的就没有受到波及,反而阴差阳错地绑上了曹操的战车。
照理说,琅琊的诸葛氏也算世家了,只不过曹操好像有些看不上,虽然没有太过为难,但也没有给到应有的关注。
更何况,诸葛亮所在的这一支,多少有些没落了。
所以,十三岁的诸葛亮,就在离开家乡的这一年,亲眼目睹了什么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一切对于年幼的诸葛亮来说,造成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诸葛亮选择刘备,又何尝不是因为刘备当年在徐州的时候,留下的是相当正面的形象呢?
“既然恨之入骨,又为何要长叹?”法正继续问道。
“大概是为了徐州那几十万百姓吧……”诸葛亮摇了摇头,不愿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