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你们这些后辈长大懂事了,现在闹成这样,说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来评这个理。”
在八十年代的乡村,家庭内部的重大争端通常不会上报给警察,而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村长来调解。
“多少家的,你说是不是这样?”
按照村里的习惯,长辈们称呼晚辈的妻子时会在其丈夫的名字后加上“家的”。
“我们周珊在城里看到周乔和陆征两人行为不端,我只是好心提醒周乔的婶婶,让我管管侄女,没想到他们不但不领情,还对我态度恶劣。”
太爷爷听完,抬头看了看三大娘。
“周珊说的?这也说明这不是你亲眼所见,难道是周珊目睹的?我记得她婆家和周乔家相隔甚远,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
面对太爷爷的质疑,三姑娘顿时变得有些支支吾吾,不敢大声争辩。
村里有传言,大家都这么说,巧巧本来不信,但听得多了,也就觉得可能是真的,太爷爷哼了一声:“没影的事你也跟着乱讲,难怪周丽梅生气,真是自找的。”
三大娘脸红一阵白一阵,还想辩解,却被太爷爷打断,“就算这事是真的,你作为长辈,不但不帮着遮掩,还到处宣扬,你到底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这么对你家巧巧和二妮,你会高兴吗?再说,抢工作又是怎么回事?”
三大娘支支吾吾,不敢作声,二妮见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只好低下头小声说:“这不是我妈的意思,听说是窑厂厂长他们最终决定的,不过这事我们先前也不知道,也是后来才得知的。”
陈志军咳嗽一声:“这不对啊,我是厂里的负责人,很清楚当时的情况。
胡厂长没想辞退周正他们,是巧巧特别跟厂里说的,他们才丢掉工作的,大家都觉得周正夫妇做事踏实,对他们被辞退都感到很同情。”
“我们巧巧没错啊,我被他们家骂了,心里不舒服,巧巧为我出这口气也是应该的。”三大娘仍然不肯认错。
太爷爷重重地敲了敲拐杖:“你挨骂是因为你嘴不干净,你现在不仅不反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