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长叹一声,把月下羌笛怨、乡思比梦长的哀婉情绪,暂时抛诸脑后。他翻开了穿越到清朝以来接触的第一本会计账目。
这是一本户部记载的康熙十八年发生的统账。虽然肖涵阅读这些繁体字写得内容有一点艰难,但是至少对那些表示具体数额的中文汉字,还是觉得很亲切的。也幸好古今通用这种方法,现代社会中,为了避免发生随意篡改阿拉伯数字的现象,在金融学、会计学、银行相关条例制度上,都是成文规定了大小写必须对照一致的。肖涵原本就是财务出身,倘若摘要事项写得晦涩不明,看不懂个别文字其实也可以连猜带蒙,只要最后的汉字数目累计总额能搞正确,就不会出现遗漏和差错。审计账目,原是肖涵唯一拿手的本事了。
皇帝看得很认真,很起劲,但是翻过两本账以后,渐渐有些笑不出来了。
皇帝对于大清康熙十八年,国家财政的第一印象就是:钱都打了水漂了。
每年国库最大宗的开支依次是:军饷军需、修坝疏淤、宗室俸禄、宫殿修缮(既包括现在活人住的大内皇宫,也包括给死人住的陵寝地宫)、还有官员薪俸和各种名目的行政开支……,最后再临时添上一笔康熙十八年直隶三河平谷发生大地震、所支出的巨额赈灾费用。
军饷军需、建设国防?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目前正在平藩,将来还要克复台湾,也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修坝疏淤、清理河道?
这黄河年年泛滥、年年修,年年仍死上许多人,这修坝疏淤可不就是打了水瓢么。
那些宗室俸禄更气人!
一大帮子闲散宗室,不大会工作光会生孩子,占足名额领工资,那不就是比黄河泛滥的力道还要可怕嘛!人家黄河每年夏秋季节才来冲一次,这些宗室月月都有孩子生出来,向皇帝讨债要钱。
宫殿修缮的庞大开支?
要是朕在世之时能享受到的宫殿行在,多花一点钱还算值得。至于那些陵寝地宫,修得越好、盗墓的越多,后世不都给那些所谓的考古学家挖开祖坟、卖票展览了么?
即便是康熙皇帝给自己将来办理后事修缮的那座庞大陵墓,据说是叫景陵。1945年抗战结束那会儿,张尽忠、王绍义对东陵进行了大规模盗掘,顺便就把景陵也给挖了,因为要盗取宝物,康熙的尸体也被盗墓者毁得七零八落。这就是历史记载上挺有名的“东陵盗案”。
提早就知道结局注定悲惨的故事,继续发展情节还有意思么?
……
皇帝看着眼前这些破账儿,光脑门子上连青筋都快迸起来了。
这国库里眼见着是穷得跑老鼠了,还谈甚么建设呀、改革呀、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