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畿之见,县君当务之急,需裁决刑狱,令无辜之人归家,将歹徒绳之以法,平息百姓之怨!”
郑县户籍仅万户出头,而羁押犯人多达三百多人,加上不用羁押犯人的案件,怕不是堆积了五、六百件案子。
五六百件案子相当于每二十余户中便有一户的案件没有处理,三十余户中便有一户亲属关押在监狱了,百姓怎么可能没怨言。
张虞微微颔首,问道:“除刑狱之外,可有其他要事?”
杜畿沉吟少许,问道:“不知县君欲深治根本否?”
“请伯侯细言!”张虞微振精神,问道。
“嗯~”
杜畿微思说道:“郑县吏员多为豪强子弟,常有依仗门楣而违法乱纪之人,如县君欲整顿吏治,还需罢黜不良子弟,整肃吏员风气。”
“今西北叛军猖狂,而关东大乱初平,不易大动干戈。”
张虞思索说道:“且如欲整顿吏治,更不宜着急行事,而需徐徐渐进。”
在吏治这件事上,张虞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若想干出点事,短期内还是要靠这些人。除非到了不整顿吏治,政事便推行不下去的地步。
“既然如此!”
杜畿心中了然,明白了张虞非纸上谈兵之人,说道:“郑县山多而田薄,今下县内流民日众,百姓多达近千人,为免突生民变,县君则需解决此事!”
显然郑县内的两件事,杜畿都向常洽汇报过。而常洽担心张虞不知理事重点,在谈话中特意提醒张虞。
“今县内流民分布何处?”张虞问道。
“梁功曹将流民分散于各乡、亭就食,虽暂济流民之困,但却非长久之策,还需尽快料理!”杜畿说道。
张虞眉头微蹙,郑县山多而田少,供给本县百姓耕作应是勉强,腾出新地给这些百姓,怕是没那么容易。除非能找到新地块安置这些流民,或是说将这些流民迁徙到其他地界。
“善!”
张虞已有主意,说道:“我至郑县前,不知伯侯负责何事?”
“刑狱之事!”
杜畿说道:“我奉府君之命至郑县,尽快裁决刑狱,以遣百姓归乡。”
“伯侯职务不改,仍由你裁决案件。但尽快裁决之余,还需公正,以免有冤狱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