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水道刚刚开通,敢于吃螃蟹的船队并不多,是以杜家的小饭馆开业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客人,但杜老爹还是请了吹打班子欢欢喜喜的来了一场开门大吉。
小饭馆并不小,杜老爹和几个儿子商量后给饭馆定位的消费人群是普通老百姓,并且主要开展的是外卖业务。
若问码头什么人做多,自然是帮忙拉货卸货的劳力和船上的船工们。当然有钱的大老爷也不少,不过那些人哪怕为了面子也不会跑到一个小饭馆里吃饭。更何况饭馆里做饭的是大嫂三嫂几个农家妇,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因着舍得放东西味道会好上一些,但跟那些酒楼的大厨还是没得比。
外卖在这个时代早已普及,当然不是电视里那种一人拎着一个三四层的大大的雕花大饭盒,而是吃饭的人自带家伙,打了饭菜随便找个墙根一蹲,呼噜呼噜吃完走人就行。
自带碗筷能给店家省不少事儿,所以通常有一个默认的规矩,自带碗筷店家给的饭菜就要比在店里吃的人要多一些,所以常年在码头上干活的人很少进店吃饭。
杜老爹合着杜四哥有金有银堂哥们做了木栅栏把铺子隔出一个小门面,杜老爹原本准备卖闺女从喜乐大师那里学来的蛋糕蛋挞,结果事实证明大家的学习能力太强了,蛋糕不过在宴会前试吃过那么几次,现在已经有不少点心铺子再卖鸡蛋糕和其他小饼干了。
杜老爹看着隔间叹气许久后还是决定卖包子馒头加卤肉这些自家的老本行,至于鸡蛋糕。对面那件点心铺子飘出来的鸡蛋糕的酸臭味已经够了!
杜家众人商议之后菜单除了顶饱的米饭馒头,就以猪肉、鱼肉和应季的蔬菜做主菜,自产自销,降低成本同时还能为村子里做点贡献。
说道鱼就要提到稻田养鱼,自从稻田养鱼推广之后凡是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跟着尝试,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鱼多的吃不下了。
大商河流密布,谁家馋肉了实在没钱就会在附近的河里捞几条上来解解馋,由此可见水下资源何等丰富。稻田养鱼导致大量鱼一起长成,除了贱卖给县城的住户。几乎全养在家里自己吃。偏偏还不能不管不顾的把鱼扔在地里,鱼长大了会吃刚下的秧苗。不养鱼的话又怕稻子减产,养出来后却因为卖不出去只能堆到村里的塘子里,白白可惜。村里人可是为了这事儿愁死了!
杜家新开铺子村里不少人都来打听是卖的啥。一听有鱼。几乎各家的老太太都来说情就想着杜老爹用鱼的时候先用他们家的。能卖点是点,总比扔塘子里强。
对于稻田养鱼的后遗症,喜乐大师和杜小喜也没办法。这个时空不像他们前世哪怕河里有鱼钓上来的人还要想想能不能吃,健不健康。这里小鱼小虾遍地,总不能远销国外外,就是真销往国外这挣的钱都填不上高昂的路费。
……
秋风飒飒,寒风过境。
杜小喜平淡的穿越生活又过去了一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