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四散化运输;北部湾港口
“现在是产业调整的阵痛期。”郭阳说道,这两三年国内粮食连年大幅增收,粮食库存的压力确实很大。
尤其是玉米,整个国家库存的玉米至少在1.5亿吨以上。
即使因为粮价低,玉米种植户转种其它作物,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且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的速度不算慢了,去年减少了7000万亩,今年又减少了3000万亩,两年实现了1亿亩的结构调整。
玉米种植面积降到了3.2亿亩,郭阳很清楚原时空国内玉米播种面积一路上涨,最后多年保持着6~7亿亩的面积。
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完全是单产全面提高导致玉米供给的涨幅远大于消费的涨幅。
相反,大豆种植面积虽然增加了八九千万亩,但总产量增长依然小于消费市场的增长。
说明调整的还不到位,再多一两年,这种情况也许会很多。
鲍春来长叹道:“这调整也太久了,可能是天玉系列的高产特性,有产量保底,农民都舍不得改种其它作物。”
郭阳没有接这话,问:“西北大区这边玉米有多少?”
“西北的玉米仓容总共20万吨,现在都装满了。”鲍春来沉闷道:“今年各地又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地方也在号召企业加大收购,我们也得拿出个态度。”
“嗯。”郭阳点了点头,“尽力协调吧,我觉得尽量还是从贸易上找突破口,西南不行就找其它市场。”
“只能这样了。”
农民卖粮难是政府该考虑的问题,但贸易公司玉米中心在西北也有订单农业,这部分产量是必须解决的。
即使运输成本高也只能认了。
“丰产不丰收啊!”郭阳感叹道。
在京城期间,他就有注意到一些报道的变化轨迹。
先是各种歌颂粮食大丰收,粮食产量高产记录,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了粮食卖不动,粮农欲哭无泪。
其实不是卖不动,只是价格不符合预期。
因为这些农民算账时都以往年价格做比较,但现在单产越来越高,总产量也整体过剩,粮价根本涨不起来。
然而,也有粮农能接受这种‘低价’,出口企业也需要这种低价。
从出口市场上来说,巴西和南美的玉米生产成本也还有优势,华夏的玉米出口市场是从老美手中抢过来的。
老美农业生产虽然暂时受困,但其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数一数二的农业生产大国。
其农产品依然需要消费市场。
一旦价格太高,国内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将下降,这就造成了市场上有人欢喜有人忧。
另外,还有流通上的问题。
思考了片刻,郭阳又问:“你计划怎么做?”
“只能再催玉米加工厂,看能不能再提高产能。”鲍春来苦笑道,其实他清楚,玉米加工厂压力也不小。
“我也听听。”郭阳沉吟道。
去年他专门组织了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