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如此想法为人之常情,不含任何褒贬的意味,是完全本能的举动。
相比于相信高道德官员的特例出现,刘据更愿意选择大多数逐利的官员,而刘据只需要用一招即可,
激励机制。
就拿公孙敖来说,要让他完成一个逻辑链,
a:我想上进。
b:陛下更喜欢为百姓做事的官员。
a和b结合在一起,
c:为百姓做事可以上进。
刘据最想验证的是,
能不能让官员为百姓做事,并非出自于某种道德产物,而是可以与自身利益结合的,
这种才是能长久走下去的路。
但,刘据预见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皇权和民意冲突时,这种激励体制还会奏效吗?
因为官员们都清楚,这个逻辑链建成的根本原因是“陛下想要。”
并且,刘据也是最后的裁判,毕竟他手中握着让官员升降的权力。
在赈灾中,民意与权力冲突的情况一定会出现,只不过,刘据也猜不到,会在何时怎样出现。
公孙敖,成为关键人物,
他要想办法架构起“对百姓好等于上进”的逻辑链。
想着,韩增又走近,
“微臣拜见陛下!”
见韩增脸色发红,气息不匀,便知道他是一路飞奔过来的,
“三辅遭灾,朕要你协调所有三辅援军。”
韩增面露惊喜,他等这个机会,也等的太久了,
“是,陛下!”
说着,韩增脑中又闪过,
陛下给丞相赐天子剑,主管赈灾大小事宜,为何又亲口命令我协调全军?
思考片刻,韩增恍然,
“陛下是不想让文官直接调动武将,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