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万一这事被人捅出去,丢官事小,丢脑袋的可能都有。
有了这个底子,司马欣自然信心十足,他一口应允下来,即刻赶往楚营。
救命恩人来到,尽管来自敌营,项羽还是热情接待了司马欣。遗憾的是,项羽对章邯杀叔父一事始终无法忘怀。
司马欣十分焦急,他深知肩上扛着的不仅是章邯的殷切期盼,也是数十万将士获救的希望。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分析利弊,最终打动了项羽。他召集身边的将官商讨对策,诸将都认为现在联军兵多粮少,长久对峙下去,于我军不利,接受章邯的投降才是上策。
项羽见大伙意见一致,于是同意章邯投降。
司马欣一看任务完成,长吁了一口气,飞速回营向章邯做了汇报。
秦二世三年七月,项羽将受降点定在洹水南岸的殷墟地,项羽和章邯以及两军将士见证了同盟的签订。
有一个小插曲,体现了章邯被压迫、无奈、悲愤的心境。他见到项羽后禁不住呜咽哭泣起来,对项羽控诉着赵高卑鄙无耻的做派。
项羽眼见一代将星在自己面前无所顾忌的示弱行为,一时有些不适应。你死我活的杀戮战场,容不得半点仁慈,将士们打气仗来,从来就顾不上什么生灵涂炭,白骨累累后果。尤其是将官,思考的是如何以较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战果。
要知道项羽这时只有二十四岁,章邯的年纪不详,但考虑他的职位,在带领骊山囚徒出征时就官至少府,掌管着中央财政大权,又负责主持骊山秦始皇陵墓的建造工程,是朝廷里非常重要的岗位。
能力自不必多说,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经历是无法胜任的。能爬到这个岗位,年纪不会小。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一个驰骋疆场的老将军,哭哭啼啼地向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年轻将领投降。受此鼓舞,联军上下士气顿时爆棚,项羽在联军中成了当之无愧的盟主。
项羽当即安慰章邯,表示自己已经放下私仇,愿与章邯共同奔赴灭秦战场,推翻秦王朝,将来共享富贵。仪式结束后,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对于救命恩人司马欣,项羽任命他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锋,向关中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