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位于荥阳西北13公里处,关南是连绵的群山,北临黄河,绝岸峻崖,西扼洛阳,东控开封,虎牢关失则两京震摇,真可谓“控东西之咽喉,挟南北之桥梁”,“致黄河无用武之地,望雄关而彷徨。草萋萋,天苍苍,蕞尔崤关固金汤”。正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山川之险,虎牢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有得虎牢者得天下之说。
“虎牢关”名缘何处?
公元前11世纪,一天,天高云淡,空气清新,西周穆王率臣子到郑州圃田狩猎。突然,他们遇到一只猛虎,只见那虎生的皮毛发亮,斑斓多姿,于威猛中透出一股可爱之气。勇士“高奔戎生擒虎而献之”。穆王大喜,命将老虎关养于东虞(虎牢前名),始称虎牢
到了秦朝,开始在此地设关,始称“虎牢关”。汉中平元年(184年),汉灵帝感觉此地地理位置重要,遂设“旋门关”。此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唐朝时期,李渊祖名讳虎,唐因而讳虎,遂改虎牢为“武牢”。宋代时,“虎牢关”又名“行庆关”,至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宋太祖认为虎牢关乃“盖万古要塞之地,群雄角逐之区”,遂将“行庆关”易名为“古崤关”。历史上,此关还有一度名为“汜水关”、“成皋关”。
至于后来此关名为何又恢复为“虎牢关”,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而生活在虎牢关附近的居民,却流传着一个唐寅(伯虎)的美丽传说。相传,一日唐寅游经虎牢关,放眼巍巍青山,滔滔黄河,不禁画兴徒起,于是欣然操画笔绘斑斓大虎于山壁。不料此后竟有大虎在此地为害,且来无影去无踪。当地人十分害怕,甚至谈虎色变。日后唐寅复经此地,闻听有虎,甚为奇怪,乃直奔山间有虎处,果见大虎拦路。然虎见寅大惊,既而寅进虎退,直退到山壁前画虎处不见。唐寅遂擦去虎画,于壁上书“虎牢”二字,从此虎患绝迹。于是“虎牢关”就稳稳当当的叫了起来,直到今天。
由于地势重要,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设关到建国前,在这里发生的战争就多达30多起,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留下过战马嘶鸣和战士的喊杀声。但是,这里的人们想到的最多仍旧是三国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想到的是吕布的方天画戟,张飞的丈八蛇矛,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刘备的雌雄双股剑,想到的是三英战吕布的那个不朽的传说。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独揽朝政,关东各州郡牧守、军事集团结成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挺进虎牢关,讨伐董卓。董卓麾下华雄威武骁勇,先把孙坚打败,接着又连斩祖茂、俞涉、潘风三位大将。联军大惊。此时关云长挺身而出,温酒斩华雄,传为千古传话。
董卓闻听华雄被杀,大怒,即派吕布率5万大军奔赴虎牢关而来。只见那吕布跨下赤兔马飞走如风,手中画戟使的神出鬼没,他杀退方悦,又刺伤武安国,眼看着又要刺伤公孙瓒。危急时刻,张飞大吼一声跳将出来,手舞蛇矛枪直取吕布,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状,挥动青龙偃月刀,也杀入阵内,又战了30回合,仍不能战下吕布;这时刘玄德擎双股剑急来助战。“这三个人围住吕布,一场撕杀”。双方正杀的难分难解,张飞突然一撤身,丈八蛇矛直取吕布咽喉,吕布伏鞍低头,躲过矛头,却不料束法紫金冠被挑落汜水河中。他失魂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