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部队,至少也能拼个鱼死网破。如果一定要死,怎么去死我们要好好的合计一下。”显然蒙旭坚对于战斗前景不是很看好,如果和十几万斯特朗人正面作战,死亡的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
易乐祥知道蒙旭坚师长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被敌人的枪炮打死和被太空中的战舰炸死实在没有太多差别,死前拉上几个垫背的斯特朗人实在也不是什么赏心悦目的事情。
“蒙师长,我和我的战士还很年轻,或许不用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
这下不但是蒙旭坚,整个指挥部的人都被易乐祥搞糊涂了。从目前的战略态势来看,英勇的战死是最好的结果,总不见得不足四万人的山地步兵师可以俘虏眼前装备精良,还有空中掩护的十几万斯特朗人吧。或许机甲团的几千人能够偷偷的瞒过斯特朗人太空舰队的监视脱离奥瑞特,其他人貌似怎么看都是必死无疑。
庞海是所有人中最清醒的一个,他仔细的研判着眼前的战术地图,他明白易乐祥必然发现了战局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点,而且是斯特朗不得不顾及的一点。易乐祥一向喜欢利用少量的精锐部队猛击敌人战略部署中的一点,并最终演化为影响全局的事件。精通战术推演的庞海,每次都是在战后才发现易乐祥选择的攻击要点相当的高明。在当时的战局中这个攻击点毫不起眼,但是当事态逐渐演化之后,你才会发现这个点变得事关重要。
从战争诞生至今,所有军人都有一个梦想:不用真刀真枪的拼杀,就预知交战的结果。几千年来,人们几乎用尽一切所能想到的办法:从祭祀、占卜、庙算,到各种列阵、操练、演习,直至今天的战术推演。可是完全把握扑朔迷离的战局在高科技的今天依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作为一名战术推演领域的高级参谋,庞海不明白明显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易乐祥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战地信息中寻找到能够影响整个战局走势的这个“点”,甚至根本不需要详细的战况报告。
庞海试图用现代通用的数据模组分析方式来逆推易乐祥的战术思维,但是很遗憾没有成功。数据建模的过程是将所有信息数据化,抽象数据转化为系统,然后再由参谋人员进行专业的推演。战术推演需要完整、详明的数据,其中包含天气、地形,部队部署,士兵的作战意志等等,还要包含对方指挥官喜好、战术风格,任何一点细小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数据模组最后的推演结果。所以大部分参谋人员都有着一套独特的建模方式和建模习惯,不同的建模人,不同的模组侧重点,对事件有着不同的预测结果。每种方式对于某些特定的战斗或事件可能有着较高的准确度,而对于另外的事件可能准确率又变得非常低。整个推演过程中参谋人员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推演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此不同的是,易乐祥的神秘符号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