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他的笑声引来了苏东坡的注意:“任之可是有了下联?”
杨逸见场中士子皆对不上。便也不再推辞。端酒在手长饮一杯后轻轻诵道: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缥缈江波。
这下联一出,水边顿时响起阵阵喝彩声、惊叹声,杨逸的下联借用了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功名宝贵如过眼云烟的豁达情怀;
不但意境与上联完善衔接,而且还带有对苏东坡的劝慰之意。此联一出,士子们望向苏杨二人的目光更是热烈了。
最是清娘,一双眸子比星辰还亮,满是崇拜之意。别人怎么看杨逸无所谓,但清娘这么炽热的目光,着实让他无法消受
他转头笑吟吟的地说道:“苏学士才情太高,咱们对得累,这样,我来出个简单点的上联,可好?”
“请杨知州示下!”还有机会,众人连忙出声答道。
这时环州城南的感恩寺恰有钟声悠悠传来,在水面上隐隐回荡,杨逸随即持杯吟道: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的确是无声不寂,场中一下子又没声了,生们眉头都皱成了一团,这回轮到苏东坡呵呵而笑了,却听清娘忽然娇声道: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文峰峦色,有色皆空。
十几道目光一子下齐刷刷地向清娘望来,这下联对得好,对得妙。月对风,山对水,声对色,寂对空,妙不可言!
连苏东坡都不禁叫了声好!清娘倒有些不好意了。毕竟年纪还小些,一时再也不敢抬起头来。
杨逸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笑道:“清娘不必拘束。大家坐而论文,随意就好!”
“嗯!”清娘轻应一声,脸上嫣红未退。
苏东坡与杨逸各出一联,众人都没对上来,便不好再出对了,话题又回到经学之上。
那农实秋突然问道:“学生听闻辽臣耶律俨曾分别问过苏大学士与杨知州同一问题:孟子以‘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皓皓之不可尚已。’颂扬孔子,夏阳比秋阳之光更为炽热,孟子为何不用夏阳而赞?
杨知州答的是夏阳一味过烈,而秋阳既不失热烈,又不失谦和,正合儒学之道,是以孟子以秋阳颂扬孔子;
而苏大学士答的是《孟子》一用周历,所以孟子所谓秋阳,其实是指夏历中五、六月时之烈日。
学生觉得杨知州与苏大学士所方都有理,不知当信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