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他是喜欢《蝙蝠侠》,这可以为他带来更大的名气,但如果是白干活,那就算了,他可不会这么傻了,在华纳不讲感情以后,他们又想用感情让他让步,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圈子,所有闹翻的都离不开利益冲突,汤姆.克鲁斯与派拉蒙十几年的合作关系,现在也与雷石东拍桌子骂娘了。
而且马克边窝心,大制片厂的大制作不好混,这才开始就这么多的制肘和不如意了,以后不知要闹出多少花样,如果现在不夺取控制权,有的是后悔的时候。
布莱克也发现了马克与汤姆之间的不愉快,她好奇的追问,马克道:”这是制片人与导演之间的冲突,工作上的事,我是不会把它带到生活中,影响我们的感情。”
最近三十年的好莱坞,尽管与黄金时代已经大有不同,但大制片厂的主席和总裁仍旧是举足轻重的电影大亨,而作为一部电影的“大总管”,现在的好莱坞制片流程中,导演和制片人的控制力也经历过此消彼长的博弈。
有人说《天堂之门》开启了制片人扩权的大门,这部电影的制片公司是卓别林和格里菲斯等共同创建的联美,导演是前一年刚拍完《猎鹿人》并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迈克尔·西米诺,虽然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成型,并在之后逐步完善,但在《天堂之门》拍摄之前的新好莱坞电影时期,基本上是制片人和导演共同控制电影的制片流程,制片人名义上是导演的上级,但是导演,特别是知名导演对电影的控制权却丝毫不逊于他们。
根据当时的报道,在拍摄《天堂之门》时,迈克尔·西米诺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得重复几十次,拍摄进度严重落后,制片人对这一切都显得无能为力。结果影片超期半年,制作成本从一千万美金左右长到四千万美金,最后迈克尔·西米诺交出自己剪出的五个小时成片,但联美高层并不满意,在多次争论后他才不情愿地将公映版本剪到二百二十分钟,即便如此该片也只拿到三百多万美金的票房。
经此一役,联美濒临破产,最终被米高梅并购,停止了电影制作业务,只负责发行(米高梅破产后,发行部门并入mm,而联美的牌子则卖给汤姆.克鲁斯)
在此之后,好莱坞的各大制片商深刻意识到导演主导电影的弊端,开始让制片人对电影享有绝对控制权,包括“终剪权”在内的很多权力越来越少被授予导演,导演更多是仅作为电影的制作者存在。
要不是旧的制片体系摇摇欲坠,新好莱坞也不会来。在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等这些制片厂中,电影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好莱坞的制片人就是制片厂政策的执行者,导演对整个影片的控制权被弱化,制片人是总管家,从题材选择、场景布置、剧组人员一直到后期的剪辑等工作都控制在手,此后,《美国往事》被制片方剪成一百三十九分钟的故事便不足为奇了。
所以在好莱坞许多优秀的演员,在取得成功后,都会染指制片人,演员都这样了,导演们自然也不例外,大家都挂有制片人的头衔,就要谁受出资方的支持了,现在明显是凯文势>> --